艾普若調(diào)整自己,決心做一個“輕松的母親”,以改善此前的兩頭忙狀態(tài),但是當她面對大量家務時,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于是她丈夫以承諾來增強她有些動搖的作為母親的榮譽感,還接受她可能收入得更少的前景。她想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奉獻的母親,但是她非常信奉的一個研究生產(chǎn)力的專家的理論此前影響了她的人生規(guī)劃—她在商業(yè)學院學習時就讀過此人的暢銷書。專家的一個重要觀點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做得最好的領域。而艾普若不確信自己能做好賢妻良母。
根據(jù)這樣的觀點,我的公司有這樣的邏輯:如果使用世界資源,在中國造汽車是更好的事,那么我們把汽車制造放在中國,然后專注于我們能做得比他們更好的事情,例如投資于技術(shù)研發(fā)。這不是更好嗎?我也把這樣的理念運用于我的私人事務的選擇上:我做什么做得最好?我問自己。稅務策略!于是我想把自己能做得最好的之外的事情全外包出去。我總是問自己:我能外包什么呢?只要不外包我自己就行!
在自己的生活中應用經(jīng)濟學家施行于世界各國的邏輯,艾普若感覺有些怪異,但她認為這是同一個道理,不管你是在填補全球勞工分化期間的一個缺口,還是家庭的一個缺口。這種思維方式有一個重要的進步:它使曾經(jīng)被認為是婦女之于家庭的任務通過外包而變輕松了。就如艾普若解釋的:“我不把我的身份投資在我不擅長的領域。我不是一個好廚子,但我可以叫外賣或到餐館去吃飯。”
與此同時,她也擔心自己可能走得太遠了。
“我的自尊依賴于在一件事上取勝—成為運用美國稅收法典的高手。但在別的領域我無法高估自己,所以也擔心:如果我被解雇了怎么辦?我難道知道怎么評估自己外包出去的事情的價值嗎?更不要說要讓我記得怎么做這些事。”
距我們第一次見面幾周后,艾普若關(guān)注的焦點發(fā)生了些變化:馬丁現(xiàn)在工作得“筋疲力盡”,她只好承擔起了全部的家庭責任。盡管還保留了些工作,但她重新分配了自己的精力:從此時起,家庭就是她的生意。事實上,她得意地打印出來的有15頁紙的PPT文件的標題就是“家庭使命陳述”。第一頁是“家庭目標”,她寫道:
1.彼此相愛。
2.共度時光。
3.教育孩子幫助他人。
4.樹立世界公民意識。
接著就是一系列的家庭照片:孩子們戴著大墨鏡在海灘上沖著鏡頭做鬼臉;孩子們戴著紅色的棒球帽、手里拿著三明治,坐在野餐桌前盯著鏡頭;馬丁摟著他一臉笑容的父母;孩子們的保姆正和狗狗玩拔河。
艾普若很明顯地用公司的方式定義她的家庭管理目標和任務。給家里帶來15萬美元的年收入,她能夠隨心所欲地取得市場的服務產(chǎn)品。但如我所發(fā)現(xiàn)的,她做這件事的愿望并非那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