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這句話剛說完,曹操的臉色立刻沉下來。原本和諧的場面頓時陷入尷尬,曹操很勉強地笑了兩聲。接下來的“歡迎新同事”的一系列活動都因為司馬懿不合時宜的一句話被全部取消,不歡而散。
很明顯,曹操生氣了。
為何?領導的面子問題。尤其是位高權重的人,更是將面子看得非常重要。盡管曹操兵敗赤壁,但身份還是一把手。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曹董事的企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但始終還是大企業(yè),曹董事的身份還擺在那里。更何況,剛剛經歷赤壁重創(chuàng)的曹董事,急需要面子來修補被打壓殆盡的自尊心,你居然在我的傷口上撒粗鹽,不厚道。
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面子甚至要重于生命。不管任何場合,大家都講面子。司馬懿冒冒失一句話,讓曹董事丟了面子,難免會生氣。
司馬懿此次接到聘書,距離第一次已經過去了七年,此時的司馬懿已經將近而立之年,按道理來說,他應該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但為何第一次登上歷史舞臺,接受曹操面試,他卻選擇這種高調的、非常規(guī)的,而且是不招人待見的方式呢?
這或許正是司馬懿的高明之處。如果說在第一次拒絕出仕時,司馬懿還是一個自命不凡的少年,在他經過七年漂泊的生活回到起點時,他已經是一個具備些許厚黑的人。這是一個難得的蛻變過程,很多人經受著窮苦,心卻還停留在曾經的幸福中,一輩子都不甘走出來。這種轉變過程的關鍵,在于你的心。
人性不會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的階段之上,它很容易轉變,受到傷害之后,自然不復原有的形態(tài)。司馬懿經歷了年少輕狂,遭受過冷嘲熱諷,為了存活隱姓埋名、流落他鄉(xiāng),七年無人問津,還有什么更能讓他明白“隱忍”的智慧呢?我們或許可以想象一下在一個個寒風冷雨夜,默默舔舐自己傷口的司馬懿。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傷疤一旦愈合,司馬懿就具備了強大的殺傷力。
論述司馬懿為何要撕領導面子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說說規(guī)則。
什么是規(guī)則?消極地說,規(guī)則是被標榜為文明社會的一種流行性的傳染病。以尋找工作為例,第一步是面試,面試之前,我們會參照市面上各種各樣的指導類書籍的說法,衣著整齊,絕不遲到,有禮貌,有規(guī)矩,給別人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在這些規(guī)則的支配下,我們變得謹小慎微,朝著千篇一律的“標準答案”的方向去扮演角色。
其實,面試的情形千差萬別,與其參照標準答案,千篇一律,不如擺脫規(guī)則的束縛,把原本的標準答案變成自由發(fā)揮,在自由發(fā)揮中找到自己的閃光點。
歷經了一番歷練的司馬懿,已經得到了些許心得。曹操身邊,應聘者眾多,大家都在一本正經地掏空心思尋找恭維的臺詞,如果司馬懿也是正襟危坐,就算把腰板挺得再直,把耳朵豎得再高,只要腰板不斷,耳朵不飛走,都不會被注意到。
司馬懿選擇了走“個案”路線。一排整齊劃一的隊伍,逆行者總是能吸引很多人的眼球。這就是人的不可捉摸的心理,只關心奇怪的個案。
司馬懿的非常規(guī)之舉吸引曹操的關注了嗎?
曹董事怒氣沖沖地回到了辦公室。
他喚來杜襲,問剛剛那個不給他面子的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