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思想家的言說必須自成體系、邏輯周延。所謂體系,至少應該打通“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的邏輯鏈條。偶出妙語,甚至妙語連珠能稱得上是才子,但稱不上是思想家。相反,恃才是思想家的大敵,因為恃才者往往夸張,而思想家必須理性。
以此標準來衡評李先生,哪一條都做得很好。以此察諸國內學者,往往顧此失彼,大多數人不過是常識宣傳員、解構主義者、站隊者、媚眾者,尤其是原創(chuàng)性,幾人能夠?
現在我可以明確地說,中國當代思想家不會超過五個人,而李澤厚的確是思想家。我拜訪過不少學者,一些人認為,李先生已經過時了,李先生是可以超越的。我以為,這基本上是一句廢話,你倒是拿出超越他的作品來呀!
我們或許可以將同輩學者與李先生作一對比。與李先生同輩的學者中,王元化先生知名度很大,但王先生提出過什么原創(chuàng)性的觀點嗎?海外華人學者中,余英時先生堪稱人中龍鳳,但余先生主要還是一代學術大家,而非思想家。余先生的新著《論天人合一》中的主要觀點,李先生30年前就提出來了。我這樣說,并非厚此薄彼。事實上,余先生是思想性很強的學者,李先生是有學問的思想家,二人努力的方向和稟賦不同而已。對中國來說,有思想的學者和有學問的思想家都稀有,也都極有必要。那么,相對年輕的一輩學者呢?秦暉先生庶幾近于李澤厚,尤其是在現實性和歷史感方面,二人都甚為著意。但秦先生至少缺少一本提綱挈領式的理論著作。我曾當面向秦先生提出建議,希望看到他的純理論式的代表作,他也表示有此寫作計劃。
需要說明的是,我在學界師友眾多,不少人也寫出過相當好的著作,也帶過我很大啟發(fā),之所以作出如上論定,并非抹殺師友貢獻,更非存意造次,還望知者諒察。
我個人最感興趣的是李先生的政治思想。不過,李先生是以哲學家的身份成為思想家的,因此他的很多論述只負責提供一種宏觀視角,點到為止。比如,他提出的“中國進步四順序說”(經濟發(fā)展—個人自由—社會正義—政治民主)固然是對的,但他并沒有詳細論述這四步之間的互動關系,也沒有論述每一步完成的標志是什么。
李慎之先生在馮友蘭百年誕辰紀念會上的發(fā)言中,主張對馮友蘭的思想要“接著講,借著講,通著講”,這是相當高明的主張,強調的是后來者創(chuàng)造的主體性。我今日之悲愴,一是因為李澤厚先生多年前提出的問題這個國家至今仍然沒有解決,二是因為尚未有本土思想家能接著李先生講。
時代需要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