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草原的黎明(4)

成吉思汗 作者:陳舜臣


在選用人才時也是這樣。他手下的很多人會莫名其妙地被他賞識,然后確立起一生的主從關系。對于臣下而言,自然是一種幸運;但從君主的角度來看,似乎太隨意了一些。

實際上,那都是鐵木真經過細心考察后做出的決定的,而被選用的人或許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點。

成吉思汗手下有八大功臣,這八大功臣分為四駿和四犬。在鐵木真即汗位之前就跟隨他的只有四個人。

四駿之一的博兒術是鐵木真在草原上偶然遇到的。

“我的馬逃跑了,你能幫我找找嗎?”鐵木真問道。

“啊,行吧。它是不是棕色的,鼻子的白紋上有一道斜斜傷痕的家伙?!?/p>

“是啊?!?/p>

“它向森林去了,要追的話至少需要兩天?!?/p>

“你真像個盜馬賊,對這匹馬知道的這么清楚?!?/p>

“我本來想要這匹馬的,可是卻無法制伏它。而且我覺得馬的主人可能就在附近,同樣也難以對付。不過,去找它倒是很有意思?!?/p>

這就是博兒術和鐵木真的第一次見面。

博兒術用了三天時間為鐵木真找馬,找到馬后鐵木真直接將他羅致部下。這類事情,很容易讓人覺得鐵木真在用人方面的隨心所欲,而博兒術則屬于幸運者。

其實,在找馬的過程中,鐵木真已經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對博兒術巧妙的人際交往能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這是典型的鐵木真式的選材方法。

或許有人覺得部族首領花費好幾天時間去尋找逃馬、盜馬有點不可思議,可在草原卻是極其尋常的事情。由此可見馬在草原上受到了何等的重視。

盜馬賊被認為不僅僅是盜馬,更大的目的是破壞草原的秩序。若想向對方表明敵意,偷盜對方馬匹是最簡捷的方法。在草原上,如果燒毀牧馬場,會被視為是足以處死的大罪。

鐵木真和札木合命中注定的爭斗,也是由盜馬賊引發(fā)的。

札木合的親弟弟給察兒搶了鐵木真的牧馬人拙赤答兒馬刺的馬群。本來,如果雙方不想爭斗的話,可以選擇和談、賠償的方式解決問題。但拙赤答兒馬刺是一個桀驁的牧人,他找到了給察兒并立即射殺了他。

這是最典型的引發(fā)部族戰(zhàn)爭的例子。

只不過以往,各種糾紛的規(guī)模都較小。當然,如果是在一千年前,匈奴的大軍曾經覆蓋過這片土地,但他們沒有留下記錄,了解他們的歷史只能憑借傳說。

被視為蒙古祖先的“蒼狼”精靈時代并不遙遠,高祖父那輩人的足跡清晰可尋,從神話世界飄然降落到現實世界中。

給察爾被殺,拉開了這部嶄新敘事詩的序幕。被殺的一方召集了人馬,宣誓報仇。

而殺人的一方,準備工作似乎略顯遲緩。給察兒的哥哥札木合大概從給察兒搶馬時就做好了準備。不過拙赤答兒馬刺的出現比預期的還要快,殺了給察兒更是意料之外。

這場著名的戰(zhàn)爭,在后世流傳著不同版本,但大多是借用陣形名稱稱之為“十三翼之戰(zhàn)”。也就是十三個軍團形成的“翼”,雖然具體的組織結構雖不得而知,但足見鐵木真的軍容之盛,已經能夠組成十三翼了。

這場戰(zhàn)爭札木合準備充分,兼之殺弟之恨,因此斗志高昂,鐵木真一方非常被動。

不過,由于沒有留下確切的記錄,人們眾說紛紜。甚至就連誰取得了勝利都不是很清楚。據官修的《元史》、希臘語長詩《史集》所講,是鐵木真取得了勝利。而《元朝秘史》則記載鐵木真戰(zhàn)敗,并逃到了斡難河的山谷間。

這些記述看似相互矛盾,不過各有其事實依據。鐵木真在斡難河的山谷間重整殘敗兵。

過了幾天,不斷研究戰(zhàn)局的鐵木真突然喊到:“我們勝利了!”

他這樣說并不是為了鼓舞士氣低靡的部下,而是找到了現實的理由。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