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降將(6)

成吉思汗 作者:陳舜臣


至于人質(zhì)史天祥什么時候到來,清樂軍的五百兵士在哪里候命,史天澤什么時候回去,這些具體的事務(wù),都是木華黎的屬下管理的。

東方的降兵降將全都歸木華黎管理,木華黎有時也寫作“木合里”。

成吉思汗集團中分為東進派和西進派,成吉思汗本人是西進派,但他對大舉東征也不反對。

每當(dāng)說到中國的財寶,成吉思汗就說:“那算什么,花剌子模的才了不起,撒馬爾罕的財寶簡直讓人目瞪口呆?!?/p>

另外,他酒后的口頭禪是:把這個世界分成兩半,一半給木華黎,我只要西邊那半就行了。

因為這些緣故,木華黎總被人們認為是東進派的代表。實際上他既不是東進派也不是西進派,他只不過是成吉思汗手下一個忠誠的大將而已。在他周圍,聚集了一批精通東方事務(wù)的人,而安置這些人的是成吉思汗。

史天倪被安排作木華黎的副將,河北清樂社的史家軍舉族跟隨了木華黎。

次年是1213年,歲次癸酉,蒙古軍再次大舉進攻金朝,鐵蹄一直蹂躪到了山東半島。

史秉直被征召參與這次癸酉之戰(zhàn),但因為高齡,只負責(zé)后方事務(wù),他的兒子史天倪則率領(lǐng)清樂軍謁見成吉思汗,被賜與金符,并授予馬步軍都統(tǒng)之職。

木華黎成為太師國王都行省,在匯集天下兵馬時,史天倪向他進諫道:中原剛剛平定,大軍經(jīng)過時大肆掠奪不是王者之道。

于是木華黎下令禁止剽掠行為,并處罰了違令者。

總而言之,史家建軍的宗旨是在東方興起一支正義之師。

蒙古在對東方作戰(zhàn)的初期,是兵分三路進軍的。

右翼軍(西軍)被稱為三太子軍,由成吉思汗的三位皇子率領(lǐng),從太行山東南到黃河北岸向西轉(zhuǎn)折,進而北上,抵達太行山西部。三位皇子由上至下分別是術(shù)赤、察合臺和窩闊臺。

東路軍由皇弟哈撒兒率領(lǐng),前往蘇州、平州、遼西海岸。

中路軍由成吉思汗及其幼子拖雷率領(lǐng),進攻河間、開州、泰安、濟南等地。他們進攻后馬上撤退,并不深入。

后期木華黎指揮的就是這支中路軍,當(dāng)然史家大顯身手的也是這方面的作戰(zhàn)。

史天澤在成吉思汗的大營只呆了不過二十多分鐘而已。他一直擔(dān)心的和塔塔爾的關(guān)系也沒有成為障礙。給史天澤的感覺是,雖說蒙古與塔塔爾有“世仇”,彼此是夙敵,但好像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嚴重。

盡早消除夙敵這種觀念或許是一種賢明之舉,成吉思汗的親屬中,有不少塔塔爾人。

“五百年前的祖先,沒準還喝過塔塔爾人的水?!?/p>

不知什么時候,成吉思汗曾經(jīng)這么說過。五百年前還是沒有記錄的時代,正確的年代無從考證。成吉思汗的先祖從中國逃走時,在途中,曾有部落給過他水喝。那個部落的名字沒有流傳下來,搞不好就是后來的“世仇”塔塔爾也未可知。

世仇的“世”,據(jù)說三世為一百年,三十世就是一千年。三十世這么漫長的時期,超出了人們的記憶范圍。

“我們所說的世仇、世恩,充其量也就是近一百年的事情吧?!?/p>

成吉思汗如此說過。

史天澤回想自己的祖先在這一百年、兩百年間都做了些什么,感到了一陣眩暈。漢族在這段時間內(nèi),一次也沒有掌過權(quán),至少河北的漢族是這樣。

離河朔的家越近,聚集的人越多。去成吉思汗的大營時,有約翰相伴,但回去時就沒有了,要靠自己的力量召集人。

人數(shù)太少的話會被輕視,太多的話又會被懷疑。史家軍已經(jīng)被看作是成吉思汗軍的一部分了。

史天澤的哥哥史天倪率領(lǐng)八百騎兵到中途來迎接他。除史天倪外,作為人質(zhì)的史天祥也來了,八百騎中的五百騎按照命令由史天祥率領(lǐng)。

大家稍事休息后,史天澤把謁見成吉思汗的情況講給了哥哥史天倪和堂弟史天祥。

“大汗對咱們家的情況了如指掌,不知道他是從哪里得到的情報,今后咱們史家一定要多加注意。像他對天祥的情況了解得那么清楚,真夠了不起的。所以咱們以后千萬不能表里不一?!笔诽鞚煞磸?fù)強調(diào)道。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