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后話,暫且不提,回到才子佳人的一段情上來。不多久,侯方域落榜,要回河南老家,李香君不曾哀怨苦留,在桃葉渡口,她置酒餞行,為他歌《琵琶曲》,之后,道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
她說:“公子才名文藻,趕得上蔡邕。但蔡邕追隨董卓,學(xué)不補(bǔ)行,今《琵琶》所傳詞固妄,然嘗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邁不羈,又失意,此去相見未可期,愿終自愛,無忘妾所歌《琵琶詞》也!妾亦不復(fù)歌矣?!?/p>
這段話透露出兩點(diǎn),一,她從一開始就知道,他們不過是露水情緣,她沒有死活相跟上的打算,兩條軌道短暫相交,之后亦各自伸向自己的遠(yuǎn)方;
二,她對他有殷切的希望,要他能成為清白磊落的偉男子,但又有點(diǎn)不放心,遂把自己的看家本事變成絕唱,激勵他不要像蔡邕那樣,一失足成千古恨,毀了自己的名節(jié)。
如果不是知道她的思想導(dǎo)師是陳貞慧,知道所謂道義,不過是那些公子精神游戲的載體,我想我會更感動一點(diǎn)。
都到了什么時候了,清軍虎視眈眈,李自成正在與張獻(xiàn)忠合兵,崇禎皇帝心有余而智力不足,這樣一個危急存亡的關(guān)口,那些公子們拿不出任何建設(shè)性意見,卻和一個落水狗磨牙較勁沾沾自喜,只能說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
但李香君堅守著這些。與侯方域分手之后,世界突然變成一只不停旋轉(zhuǎn)的萬花筒,李自成開進(jìn)北京城、崇禎上吊、清軍入關(guān),故國神州,只剩下半壁江山,她仍然不改初衷。在南明弘光朝,淮揚(yáng)巡撫田仰聽說了她的名頭,花了三百兩銀子求見,李香君竟斷然拒絕。
《桃花扇》里處理成李香君為侯方域守節(jié),卻不知,這離那場分別已有數(shù)年,他倆再也不曾見面,王寶釧寒窯苦守十八年,還有個名分,李香君也哭著喊著去做望夫石,就有點(diǎn)像感情訛詐了。
李香君不買巡撫大人的賬,乃因這田仰是馬士英的親戚,而馬士英,是阮大鋮的好朋友,那么,“田公豈異于阮公乎?吾向之所贊于侯公子者謂何?今乃利其金而赴之,是妾賣公子矣?”
她是為了侯方域拒絕田大人,但不是為了情,而是為了義。當(dāng)年她循循善誘,教導(dǎo)侯公子要拒腐蝕永不沾,不要接受阮大鋮的拉攏,侯公子聽話地這么做了,現(xiàn)在,她自己倒為了金錢去赴和阮大鋮屬于一類人物的田仰的約,不是出賣了侯公子嗎?
不管那些道義本身是多么虛無,一個女人能夠這樣堅貞守護(hù),都讓我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