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生活里兩種未來的沖突?
“近期未來—遠期未來”的框架可以用來分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生活中的很多問題,都是由“近期未來”和“遠期未來”的不一致甚至沖突而導致的。
就拿拖延癥來舉例。產(chǎn)生拖延癥的一個原因是,“遠期未來”中有一個抽象且意義重大的目標,例如“完成博士論文,拿到博士學位”,而“近期未來”則遇上了實際的阻礙和便利的替代性活動,例如阻礙是實驗結(jié)果不理想,而便利的替代性活動包括成天看電影和打游戲,借此逃避阻礙。在這種狀況下,人們通常的應對方式是不斷地強化遠期目標的意義,“完成博士學業(yè)是我的全部”“如果博士退學就真的走投無路了”,但這不僅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因為加大了“近期未來”和“遠期未來”的沖突而使問題更加嚴重。
那該怎么辦呢?
一方面,從“遠期未來”的角度,我們應該“重戰(zhàn)術(shù)、輕戰(zhàn)略”,減少對價值和意義的強調(diào),也不要一個勁地擔憂目標沒有完成怎么辦,而是應該多思考實現(xiàn)目標的具體途徑,把注意力放到“怎樣去做”上,特別是放到那些立即可實施的行動上。另一方面,從“近期未來”的角度,應該提高逃避的成本,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極端”措施,比如刪除電腦里所有的電影、游戲,剪斷網(wǎng)線,把手機換成非智能機等等??赡苡腥藭f,電影刪了還可以再下,網(wǎng)線剪了可以再接,手機換了可以再換,這個方法有用嗎?有用。因為雖然可能會出現(xiàn)反復,但這種反復會使得原來簡單且慣常的替代性行為變得更麻煩了,逃避的便利性大大減小,這便增加了當事人轉(zhuǎn)而去做實驗、看論文的可能性。
除了拖延癥這個大難題之外,其他許多事情也反映了兩種未來視角的沖突?;ㄩL時間來習得一項技能、培養(yǎng)健康的生活習慣、采用環(huán)保節(jié)能的生活方式等,莫不如此。因為從長期來看,獲得出眾的才能、保持身心健康、保護地球環(huán)境這些事情的價值和意義都不容置疑,但是將它們放到較近的時間范圍里考量,人們又會因為貪圖一時的便利或滿足一時的欲望而偏離這些長期目標。即便像生活垃圾分類投放這樣簡單又很有意義的事,人們都可能為了偷一點懶而不積極配合,更何況其他事情呢?
又比如在學習時,獨立鉆研一道難題雖然會面臨各種挑戰(zhàn),但整個過程中得到的收獲也會很大,如果早早放棄、轉(zhuǎn)而從師長那里直接獲取答案,自己反倒失去了充分鍛煉的機會。但是現(xiàn)實中,人們往往貪圖一時方便,選擇了后一種方式。這也提醒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克服近期未來視角下的“抄近路”心態(tài),正面迎接挑戰(zhàn)。
要想處理好“遠期未來”和“近期未來”,我們可以采用下面兩個策略:
1.使遠期未來的目標更加具體化、情境化和可實施;
2.降低近期未來中的“非期望行為”的便利性,主動增加挑戰(zhàn)的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