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還要注意我們做出決策時對語言的敏感度。你還有一些其他事情要做,不管你是在評估工作中的某項提議、某位政客的提案,還是某個廣告的內(nèi)容。思考一下你所聽到或看到的話語會對你產(chǎn)生什么影響。哪些話用了哪種比喻方法及哪些形容詞?為什么?被條條框框束縛的信息有用嗎?其語調(diào)是怎樣的?這些信息將如何影響你的判斷?
然后問問自己,假如語言所傳達出的情緒以及所隱含的意義無法影響你,你的反應是否會有區(qū)別。例如,回想一下布什的國情咨文演講。當你不想淪為普通大眾時,你該如何反應。
通過主動質(zhì)疑信息來源中所使用的語言,從繁復的修辭中提煉出語言的真正內(nèi)涵,我們就可以克制自己的即時反應。
在了解“外包裝”和“形式”如何影響我們的決策之后,能在日常生活中實施的策略也就更多了。如果你希望自己做出盡量客觀的決策,那就得問問自己,你是否有辦法剔除外包裝的影響,或者改變接收信息的方式。假如,某物的顏色可能誤導你,那么你可以要求對方給你一個黑白的復制品。假設(shè)你現(xiàn)在需要為某個職位尋找合適的人選,你讓人力資源部給你提供應聘簡歷,為了不讓自己知道求職者的性別,你可以要求他們將求職者的姓名隱去。卡迪夫大學實施匿名評分的那一年,47% 的女學生獲得了高分。而在過去的4 年里,因為評卷老師清楚學生的性別,所以只有34% 的女學生得到了高分。
以上提到的方法你都可以采用。關(guān)鍵在于你要知道自己有多么容易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如條條框框、暗示和固有標準等),然后再想想自己的判斷會因此發(fā)生什么變化。這種自我意識的覺醒能夠消除條條框框、暗示和固有標準帶來的影響。仔細回想思維的不合理之處,似乎可以幫助我們重新建立起理性的思維模式。上次我在美容專柜時就使用了該方法,結(jié)果我真的沒有多買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