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不對”重勘(2)

世界是對的,你也是 作者:蔣碩


從家到“圈子”,到難以取悅的世界

媽媽是我們人生中第一個大人物,向她討喜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賦。愛,也是一種求生本能,你相信嗎?

后來,媽媽告訴我們更多大人物的存在,我們也自己發(fā)現(xiàn)了一些:爸爸的老板、她的閨蜜、隔壁鄰居、幼兒園園長、小學班主任、當市委副書記的表姨夫、未來岳母、VIP客戶、高考招生辦的、銀行管貸款的、500強企業(yè)面試官……

他們喜歡你,你才有肉吃。他們稱贊你,媽媽才有面子,你才有前途,孩子才能做幸運的“二代”。如果沒有這些……你算什么?

一再說家的重要意義,在于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建設,而這些最基本的功利規(guī)則,最早就是在家里學到的。當我們還是孩子,媽媽的嗔怒已是足夠分量的威脅,而隨著出場人物的不斷增加、人物等級的不斷加碼,取悅越來越不容易。我們像追逐飛盤的金毛一樣上癮奔命,收獲的卻未必都是掌聲或口哨。于是我們想:

“我的努力白費了。”

“這個社會沒什么公平可言。”

“沒有人認可我,我是個沒用的人。”

“這樣下去不會有任何機會,這輩子算完了。”

我不必再啰嗦分析,“三個特征”足夠明顯。但你可以親手試試ABC,像這樣:

A:某次或某個階段,某個或某些也許重要的人沒有對自己表示喜愛或稱贊。

B:想在這個社會立足、發(fā)展,必須依靠人脈,人脈就是盡量多的人和重要的人,盡量多的人、重要的人喜歡我、稱贊我,才說明我符合這個社會的標準、是一個有能力的優(yōu)秀的人,這樣的人才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工作和社交機會,才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

如果我不被喜歡和稱贊,就說明我沒有能力,是個差勁的人,不會有所作為。

但也有可能,是他們妒忌我、排擠我、故意打擊我,那就說明這個社會真的一團混亂,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就別提什么發(fā)展和實現(xiàn)價值了。

C:體驗到沮喪(挫折感)、憤怒(認為遭受不公正對待)、焦慮(為未來擔憂)等負性情緒;負性情緒長期累加,影響性格,或許導致成為自卑、膽怯、多疑、封閉的人。

看到“A”里面加注著重號的部分了嗎?盡管客觀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我們卻未必每次都能對它做出準確的描述。“某次或某個階段”是對范圍的限定,而“某個或某些”、“也許重要”是“人”的定語,缺失了這些,就會犯以偏概全的錯誤。對“因”的認識都錯了,自然也不會有對的“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