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930年首屆世界杯,拉普拉塔河“德比”飲恨(3)

世界杯冠軍志之阿根廷 作者:體壇傳媒


盡管這兩國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在足球上他們相互并不認(rèn)同,而是形同陌路,甚至不共戴天。似乎唯一超然的是當(dāng)時的探戈歌曲之王卡洛斯·加德爾,這位享有世界聲譽的歌王在世界杯開賽前的7月11日前往阿根廷隊探營,彈奏起吉他、唱起探戈曲為隊員們加油。離開阿根廷隊之后,他又去了烏拉圭隊大本營探望。加德爾是阿根廷人,被尊為史上最偉大的探戈歌手,他灌制的唱片今天依然能夠買到。那時他紅透了世界,常年在歐洲、北美洲以及世界其他地方舉辦音樂會。他同時還是一個足球迷,常常出現(xiàn)在足球比賽的看臺上。1935年,加德爾在一次前往哥倫比亞演唱的旅途中因飛機失事而喪生,年僅45歲。加德爾雖然是阿根廷人,但烏拉圭人說他出生在烏拉圭,兩歲時移居到阿根廷,1923年33歲時才加入阿根廷國籍?;蛟S,這正是加德爾先后到這兩支國家隊慰問的原因所在。

首屆世界杯的決賽在1930年7月30日進行。無疑,這是世界足球史上一場十分重要的比賽,首個世界杯冠軍將在這場比賽中誕生。但是,遺憾的是當(dāng)時科技能力有限,不能像今天一樣保存一場足球比賽的全部影像資料,今天人們所能看到的主要是一些文字資料和照片。盡管如此,當(dāng)時的情形還是可以大致還原。

上半場比賽,烏拉圭隊在最初階段占據(jù)上風(fēng),并于第12分鐘由右邊鋒多拉多率先破門得分,其后阿根廷隊扭轉(zhuǎn)了局面,在第20分鐘和第37分鐘連進兩球,將比分改寫為2比1。這兩個球分別是由右邊鋒佩烏塞列和中鋒斯塔比萊攻入的。上半場雙方的爭斗非常激烈,拼得有些眼紅。中場休息哨聲吹響之后,雙方隊員在場內(nèi)發(fā)生了爭執(zhí),后被相關(guān)人員勸解開,才返回更衣室休息。下半場易地再戰(zhàn),阿根廷隊沒能保住領(lǐng)先優(yōu)勢,第57分鐘被烏拉圭隊中場塞亞將比分扳平。第68分鐘,烏拉圭隊左邊鋒伊里亞特打進一個球,比分變?yōu)?比2。阿根廷隊為挽回局面全力出擊,但多次攻門都沒能奏效,反而在比賽即將結(jié)束時被對手再下一城。第89分鐘,烏拉圭隊中鋒卡斯特羅攻入一球,場上比分變成4比2,徹底粉碎了阿根廷人的冠軍夢。烏拉圭隊奪得了首屆世界杯賽的冠軍。阿根廷隊可謂功虧一簣。

來看一下當(dāng)時阿根廷《體育畫報》的一篇評論吧。這是一份創(chuàng)刊于1919年的著名紙媒,今天仍在出版。輸球之后阿根廷的一些球迷和媒體對球隊進行了指責(zé),而《體育畫報》則呼吁球迷冷靜,要永遠(yuǎn)支持自己的球隊。文章寫道:“我們不能允許那種對阿根廷隊怯場的指責(zé),我們明確站在這種污蔑性觀點的對立面。他們說什么當(dāng)烏拉圭隊攻入第三粒進球后,藍(lán)白之師的反應(yīng)是愚蠢之極的,好像這就是他們立論的證據(jù)。讓這些說法見鬼去吧。所有前往現(xiàn)場觀看比賽的足球愛好者都是證人,他們見證了我們的球隊一直拼爭到最后的一刻。”

關(guān)于輸球的原因,實際上有不同的說法,阿根廷隊當(dāng)時的右邊鋒佩烏塞列多年后回顧了比賽的情形,他這樣說:“如果那屆世界杯在阿根廷舉行,我們一定能夠成為冠軍。當(dāng)時有很多因素預(yù)示著我們要輸給烏拉圭人。最基本的一個背景是,蒙蒂受到匿名恐嚇之后十分害怕,最后的決賽他根本不想上場,后來在彼得加因和拉蘭達(dá)爾特(圣洛倫索俱樂部主席和副主席,蒙蒂來自該隊)的勸說下才同意參加比賽。他雖然出場了,但(表現(xiàn)不佳,致使)我們的中場出現(xiàn)了一個空洞。上半場我們以2比1領(lǐng)先,但下半場(足協(xié))領(lǐng)導(dǎo)人洛克特提前告訴我們,‘只要發(fā)生一點事,我們就撤下來。’而不是像以前所許諾的那樣,要設(shè)立一條奧運精神的鐵絲網(wǎng)(指不能有任何違反奧運精神的事件發(fā)生)。如果世界杯在阿根廷舉行,這樣的事情是不會出現(xiàn)的。像中鋒斯塔比萊正在晃過(烏拉圭門將)巴列斯特羅起腳破門的時候,裁判吹了他越位,可巡邊員并沒有舉旗。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