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銀河映像出品的電影(1)

銀河映像,難以想像:韋家輝+杜琪峰+創(chuàng)作兵團(1996—2005) 作者:潘國靈


大衛(wèi)·波德威爾

1

20 世紀90年代中期,香港電影在地區(qū)市場和電影節(jié)上紅火了一陣后,便開始分化。諸如吳宇森、徐克等大導演和周潤發(fā)、楊紫瓊等影星,都來到洛杉磯碰運氣;香港回歸、地區(qū)性經(jīng)濟衰退、美國制片廠對亞洲的支配地位日益增強,加上影像盜版的泛濫,引發(fā)香港電影業(yè)走向衰落,變得越來越不景氣。劇情片的年產(chǎn)量在1995年約為150部,到2005年跌至60部,美國影片成了票房收入的最大贏家。

東亞電影制片的規(guī)則發(fā)生了變化,制片人必須想方設法,爭奪迥然不同的觀眾。臺灣地區(qū)、新加坡和其他鄰近地區(qū),長期以來一直是香港電影的主要市場,但1994 年以后,好萊塢和韓國電影卻占了上風。偶爾,也會有一部香港片一炮打響,通常是周星馳或成龍的電影,而且還要感謝內(nèi)地市場的開放。由于海外觀眾的流失,一些制片人急劇地把目光轉向了當?shù)赜^眾。葉偉信的《爆裂刑警》(1999)、《朱麗葉與梁山伯》(2000),葉錦鴻的《半支煙》(1999),林超賢的《江湖告急》(2000),彭浩翔的《買兇拍人》(1999),鄭保瑞的《愛· 作戰(zhàn)》(2004)以及惹人喜愛的麥兜動畫,都朝著這個方向作出了有價值的努力。這些影片,如果不具有1980年代作品的原動力( 和大預算),則往往表現(xiàn)出更高的成熟度和策略。北美和歐洲的演藝市場,對亞洲影片甚表歡迎。2005 年,《功夫》成為美國最叫座的外語片。還有國際電影節(jié)的場合,已運作成一種分散但強有力的發(fā)行和推廣系統(tǒng)。在香港所有的導演中,王家衛(wèi)在這方面先拔頭籌。他的《2046》(2004)獲得法國的支持,我們不妨認為,他是一個碰巧用廣東話拍電影的歐洲導演。

在香港,惟獨一家電影公司,非常機敏地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進展,幸運的是,它亦證實在電影藝術上是最可靠的泉源。銀河映像在兩位實力人物的領導下,一方面使本土傳統(tǒng)無法預測的熱情保持著活力,另一方面也展露了各種嶄新的可能性。銀河映像為香港電影的新時代指出了方向──將電影創(chuàng)意與渴求眾多的市場結合在一起。

導演杜琪峰是銀河映像最顯眼的合伙人。他一部接著一部電影,建立了自吳宇森和徐克以來最好的成績。每年香港的十大電影中,總有他簽署的一或兩部片子。與徐克、吳宇森不一樣的是,他一直在忙。不到50歲,他已經(jīng)執(zhí)導了超過40部電影,多數(shù)是1990 年以后完成的。在他的所有作品中,既有明星薈萃的浪漫喜劇片、動作片,又有對白不多的犯罪驚悚片。香港每一個導演都需游走于不同的類型片之間,而在當今的香港電影業(yè)里,杜琪峰是非常突出的多面能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