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兩個例子可以說明官員結黨可能帶來的危害,在清朝雍正皇帝登基后,認定其弟允禩及其同伙以偽善收買人心,而實為不孝不忠、擾亂國政、希圖大位。雍正二年七月,為發(fā)動力量打擊該勢力,雍正直接將允禩一伙人定性為“朋黨”,并發(fā)布《御制朋黨論》一文,以張聲目。范仲淹在慶歷新政中,很有作為,新政措施很見成效,但僅僅四年之后,卻被貶黜,原因就在于被人攻擊為以施新政而結“朋黨”,觸動了宋仁宗那根敏感的神經。
歷史上官員結黨的事情很多,最終大都身敗名裂。究其原因,之所以結黨,就是為了達到某種個人或小集團的私利。如果真能出以公心,不圖私利,則無結黨之必要,亦不會受朋黨之累。這正如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中所說的:“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p>
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也曾經出現(xiàn)過結黨亂政的教訓。如,1929年王明回國后,利用其在莫斯科東方大學所形成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的小集團,在黨內排斥異己,推行其錯誤的思想路線,給黨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文革中,林彪集團和“四人幫”的存在,實際上也是一種結黨,最終也都逃不出歷史的規(guī)律,很快便折戟沉沙,土崩瓦解,身陷囹圄。
周恩來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人中的重要成員,他參與了陳獨秀、瞿秋白、王明、博古、張聞天、毛澤東等歷代領導集體的工作,這中間黨內也曾出現(xiàn)不少派別,但他始終以黨的利益為重,保持光明磊落的人格,不結黨不營私。筆者在《大無大有周恩來》一文中專有這樣一節(jié)講他的“黨而不私”:
列寧講:人是分為階級的,階級是由政黨來領導的,政黨是由領袖來主持的。大概有人類就有黨,除政黨外還有朋黨、鄉(xiāng)黨等小黨。毛澤東同志就提到過黨外有黨,黨內有派。同好者為黨,同利者為黨,在私有制的基礎上,結黨為了營私,黨成了求權、求榮、求利的工具。項羽、劉邦為楚漢兩黨,漢黨勝,建劉漢王朝,三國演義就是曹、孫、劉三黨演義。朱元璋結黨扯旗,他的對立面除元政權這個執(zhí)政黨外,還有張士誠、陳友諒各在野黨,結果朱黨勝而建朱明王朝。只有共產黨成立以后才宣布,它是專門為解放全人類而做犧牲的黨,除了人民利益,國家民族利益,黨無私利,黨員個人無私求。無數(shù)如白求恩、張思德、雷鋒、焦裕祿這樣的基層黨員,都做到了入黨無私,在黨無私。但是當身處要位甚至領袖之位,權握一國之財,而要私無一點,利無一分,卻是最難最難的。權用于私,權大一分就私大一丈,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做無私的戰(zhàn)士易,做無私的官難,做無私的大官更難。像總理這樣軍政大權在握的人,權力的砝碼已經可以使他左偏則個人為黨所用,右偏則黨為個人所私,或可為黨員,或可為黨閥了。王明、張國燾不都成了黨閥嗎?而總理的可貴正在黨而不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