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為什么自由女神要露胸?(3)

被誤診的藝術(shù)史 作者:董悠悠


說他們被洗劫過,那洗劫者是誰呢?

仔細(xì)觀察女神周圍的社會各階級革命人士,會漸漸發(fā)現(xiàn)些許端倪。

處于右上圖畫面最左端的趴在石頭上的青少年,戴著一頂查理十世國王軍沖鋒兵的帽子。

右中圖女神左手邊的小朋友,背著帶有皇室標(biāo)志的武器包。

右下圖處于畫左邊的工人,手里拿著本屬于查理十世步兵裝備的軍刀和背帶。

查理十世皇室標(biāo)志

通過這些蛛絲馬跡,層層推理,畫家似乎在告訴我們,扒了男尸褲子的人,就是在女神身邊的這些革命者。

革命者,在這里似乎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么偉大,不僅稱不上英雄,分明是趁火打劫的強盜,他們將尸體的褲子都給扒了,不給死者留一絲尊嚴(yán)。

那么問題就來了,前文說畫家是支持革命的,預(yù)示革命終將勝利,這幅畫是鼓動革命,代表革命的。這里為什么又將革命者刻畫為強盜?豈不自相矛盾?

竊以為,這才是這幅畫的魅力所在,也是浪漫主義的魅力所在。難道浪漫主義就是不穿衣服?當(dāng)然不是。

浪漫主義與新古典主義不同,《拿破侖加冕》是新古典主義代表作,新古典主義注重的是,作品對于民眾的教化作用,畫家想要表達的觀點思想比較純粹。畫家大衛(wèi)通過《拿破侖加冕》宣揚了拿破侖政權(quán)的合法性,為王權(quán)統(tǒng)治服務(wù)。而浪漫主義是感性的,非理性的,強調(diào)個人情感的表達,畫家德拉克羅瓦在《自由引導(dǎo)人民》中,表現(xiàn)的是個人對于革命的感性認(rèn)識。

那么,德拉克羅瓦個人對于革命的觀感是什么?

很多人說,德拉克羅瓦的政治立場很耐人尋味。作為畫家,他接受著查理十世及皇室、重臣的訂單,被革命的皇權(quán)是他的衣食父母,作為既得利益者,他哪里來的革命動機?

但是,反觀德拉克羅瓦的家庭背景,我們發(fā)現(xiàn):

他的父親大革命時和第一帝國的政府要員,投(票)死了路易十六,而查理十世是拿破侖帝國倒臺后建立的復(fù)辟王朝,復(fù)辟的又是路易家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德拉克羅瓦的家庭背景有多么尷尬。

再者,通過德拉克羅瓦的書信,我們可以知道,開始時,他也許會抱怨整天冒著槍林彈雨在巴黎街頭穿越火線,但是,當(dāng)他看見三色旗在巴黎圣母院鐘樓飄揚的時候(所以畫中也有圣母院上的三色旗),他頓悟了或者說被觸動了,心中的愛國主義情緒被激發(fā)。他在之后給他弟弟的書信中說道:“我不能為這個國家戰(zhàn)斗,但是我可以為這個國家作畫。”

在新古典主義統(tǒng)治畫壇的那個時代,作為浪漫主義中堅力量的德拉克羅瓦在繪畫的世界里,進行的何嘗不是一場革命。

以上種種,在畫中,我們似乎感受到了德拉克羅瓦的這種糾結(jié)。竊以為,正是這種糾結(jié)與曖昧,讓我們體會到了另一種真實——人類情感的真實。

真實的世界,大部分的時候并不是非黑即白,我們的感情也沒有那么絕對,非愛即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