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表示不確定的七大跡象(3)

超級識謊術(shù) 作者:麗娜·西斯科


5.后退

許多人會邀請我在他們演講時觀察他們的表現(xiàn),從而指導他們進行改正。我發(fā)現(xiàn)當人思維卡殼的時候,往往會向后退一步。人在感到不安的時候會想和造成他不安的東西拉開距離。

假如你正在面試或約會,對方在交談中突然后退,你們之間的距離變大,就說明他對你并不感興趣、他覺得不安或覺得自己被冒犯了。如果他在說謊,他極有可能會向后退一步來表示自己和謊言無關(guān),但一定要記得找破綻群。

6.肢體變化

我公司的格言是“動身,改變思想;識身,影響四方”。說謊的人也明白這一點,所以他們會通過肢體動作的變化來改變想法,也就是說,說謊的人會通過改變他們的姿勢——坐下、站起、翹腿等——來應(yīng)對因說謊而產(chǎn)生的壓力。我將這種改變稱為肢體變化。

HBO曾播出過原創(chuàng)紀錄片《法醫(yī)邁克爾·巴登:驗尸報告》,劇中的巴登博士是位非常有名的物理學家,同時也是一位資深法醫(yī)。

該劇第十集有一個案子叫“湖中的女人”:一名叫達琳的觀眾在HBO官網(wǎng)觀眾互動版塊留言,說她失蹤數(shù)年的姑姑被人在一輛沉湖的汽車里發(fā)現(xiàn),她想知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巴登博士看到留言,決定開始調(diào)查。這一集,在我看來,是很好的肢體語言培訓示范片,但由于敏感性,我就只能和你們分享其中一小部分了。

在巴登檢查遺體尋找死因的時候,節(jié)目組要找到達琳姑姑當年的丈夫。達琳和達里爾(死者的兒子)接受了節(jié)目的采訪,他們都不喜歡也不信任死者的丈夫(姑且叫他史蒂夫吧,因為我實在想不起他的真名了)。

某天,還是小學生的達里爾放學回到她媽媽的汽車旅館(他們一家三口都住在那里),被史蒂夫告知他媽媽不見了,隨后史蒂夫自己也離開了。他們最后在佛羅里達找到了史蒂夫,并出錢要求他就達琳姑姑的死接受采訪(采訪人員其實是警察假扮的)。

在采訪中,當警察略微表現(xiàn)出對他的懷疑時,史蒂夫馬上就察覺到了,他開始緊張,并且要求提前結(jié)束采訪。在這段采訪中,史蒂夫暴露了很多破綻:他會頻繁地眨眼、用力吞咽——身體由于壓力而僵硬;他一度緊張到在采訪中突然站起來(肢體變化)想從房間里出去!

可以說,他一直保持著一種“或戰(zhàn)或逃”狀態(tài)。他在講話時也很有問題——回答問題使用反問句、講話結(jié)巴、含糊其辭等。所以有段時間我們就利用這段采訪視頻作為教學示范片。最后我了解到他還是住在佛羅里達。噢,這家伙就是個教科書級的騙子,每個接受辨識欺騙培訓的人都會承認這點的。

7.“匹諾曹”效應(yīng)

我不知道卡洛·科洛迪在1883年寫《木偶奇遇記》時有沒有聽過“匹諾曹效應(yīng)”。他筆下的木偶小人在說謊時鼻子會變長。那你是否知道我們平日說謊時鼻子其實也會變長?但幸運的是(或者說不幸的是),這種變化用肉眼是看不出來的。

當人覺得有壓力的時候,鼻子的某部分組織會開始充血,鼻頭就會發(fā)癢。所以如果你看到有人表現(xiàn)得很緊張,還會撓鼻子,那他肯定是像匹諾曹一樣說謊啦。

比爾·克林頓在聽證會上否認他與萊溫斯基的關(guān)系時,曾不止一次地在撓鼻子,甚至會用手把鼻子捂起來??梢哉f撓鼻子是人感受到壓力的一個明顯標志,至于當這個動作出現(xiàn)是否就意味著說謊,則需要你掌握更多的測謊技巧來判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