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quán)宜之計為何能助李淵成就大業(yè)?
李淵打出尊隋旗幟的妙處在于迎合了“忠君”思想濃厚的貴族士大夫階層,爭取了他們的支持,因為李淵立代王楊侑為帝,在他們看來,朝廷官僚便有一次大換血的過程,對他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升官發(fā)財?shù)臋C會,誰先加入李淵部隊,誰便會搶到更好更多的先機。于是,眾多手握精兵的貴族士大夫紛紛涌入李淵部下,使得李淵的實力急劇強大起來。
當然,類似于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李淵尊隋畢竟只是個權(quán)宜之計,他僅僅把隋朝當作一棵正在快速走向枯萎過程中的大樹,在自己剛剛破土而出、還是嫩芽之時,抓住有利時機把苗根一下扎在這棵大樹之上,貪婪地吸吮樹中的水分和養(yǎng)料,不僅獲得貴族士大夫階層的支持,又能夠借此大樹遮風擋雨,甚至讓大樹誤認為這棵小苗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而多加悉心保護,比如李淵的部隊在與其他農(nóng)民軍交戰(zhàn)時,隋朝政權(quán)往往寄妄想于他,并提供條件加以支持,這樣反而促使李淵獲得了迅速壯大的有利條件。一旦時機成熟,大樹日漸枯萎,而李淵如日中天之時,他便一腳蹬開隋朝政權(quán)這截爛木頭,建立唐王朝,開創(chuàng)一個新時代。借棵大樹暫寄身,唐軍借此辦法迅速地茁壯成長,李淵的策略不可謂不精妙!
巧靠大樹成就自己
李淵易幟尊隋的策略揭示了一個人、一個政權(quán)或者一個企業(yè),如何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地發(fā)展。商業(yè)經(jīng)營中,對于弱小的企業(yè)、對于還無名氣的產(chǎn)品,總之是一切還處在弱小地位的東西,如果想要走捷徑迅速壯大起來,是否也應(yīng)先去“借棵大樹暫寄身”呢?
仿膳飯莊是位于北京北海公園瓊島北面的一家老飯莊,已有數(shù)十載歷史。這里的飯菜全是仿照清朝宮廷菜點的方法烹制,但不知何故,起初生意一直慘淡。他們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外國游客往往對皇帝的起居飲食懷有濃厚的興趣,于是決定以“皇帝吃過的飯菜”作為自己的特色,并大張旗鼓地進行宣傳。他們精心搜集了許多關(guān)于宮廷菜點的傳說和相關(guān)軼事,編成故事,讓服務(wù)員背下來,并根據(jù)不同顧客,不同場合加以介紹,這樣一來,生意一下子變得興隆起來。一次,美國華盛頓黑人市長在這里舉行答謝宴會,席間服務(wù)員端上一盤點心,彬彬有禮地介紹說:“慈禧太后夜里夢見吃肉末燒餅,第二天早上碰巧廚師為她準備的正是肉末燒餅,她高興極了,認為這正是心想事成、吉祥如意的象征。今天各位吃的就是當年慈禧太后‘夢寐以求’的肉末燒餅,愿大家今后事事如意,步步吉祥……”一席話把美國客人逗樂了。市長高興地敬了服務(wù)員一杯酒,說:“下次來北京,希望再來你們這里做客!”
在現(xiàn)代社會,政治、經(jīng)濟、文化以及外交等領(lǐng)域廣泛地運用著借力這種手段,并且呈現(xiàn)日趨擴展之勢。在當今的社會人際交往中,它是一種提高自身形象、擴大影響力的有利技巧。例如,我們可以巧借名人,在談話中常出現(xiàn)一些身份較高的人的名字,別人就會立即對你刮目相看;我們可以巧借知名場所,提一些名流雅士常去的地方可以作為提高我們身份和能力的資本;我們還可以巧借名言,請社會名流題個詞,請專家教授作個序,或者請明星簽個名等等都會讓我們身價倍增。雖然這些有沽名釣譽之嫌,但是憑借一些有利的條件,通過借助他人的“光”,使我們被社會承認,是我們作為人的正當追求,對社會進步也有積極意義,不得不說,借助他人盛名提高自己的社會知名度,就是被社會所承認的方式之一,這也是典型的處事做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