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政策必須要有實際影響力 1

不變的是原則,萬變的是方法 作者:王振耀


先講一個關于我的真實故事:2009 年初,我曾用一張報紙當鼠標墊,墊了好一陣子。每天,我總有意無意地對這張報紙一角上的一篇報道瞄上幾眼。這條消息看起來實在很平常,內(nèi)容大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qū)政府決定將80 歲以上的沒有退休金的老年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可細看,卻發(fā)現(xiàn)里面大有問題。按照職責范圍,寧夏民政廳的這項政策與我當時擔任的民政部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yè)促進司司長并沒有直接關系。但是,經(jīng)過一星期的反復觀看,一個新的想法突然產(chǎn)生了:80 歲以上的老年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嚴格意義上并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因為,最低生活保障是按照貧困程度并且要計算家庭收入而不是簡單按照年齡來決定的,為了讓寧夏的政策更加妥當,是不是將寧夏的政策更名為高齡津貼而不是納入低保?低保不是我的職責范圍,可福利性津貼就能夠納入我的工作范圍了。

從國際經(jīng)驗來看,英國于1908 年即實行全國統(tǒng)一的養(yǎng)老政策,70 歲以上沒有繳納養(yǎng)老金的人們可以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領取養(yǎng)老金。目前,香港所有70 歲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從政府處領取幾千港元的高齡津貼。我國不少地方也已經(jīng)為百歲老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津貼,有的地方,特別是西藏、云南兩地,已經(jīng)摸索按照每人每月10 元錢的辦法為80 歲以上的老年人建立生活津貼。

不過,從我過去的經(jīng)驗知道,僅僅是對百歲老年人給予生活津貼,因為人數(shù)太少,不可能具有政策意義。我常開玩笑說,如果定下一個政策,給予200 歲的老年人每月補貼1 億元,那么,因為人類社會中還沒有這樣的老年人,這類政策就只能屬于空談。而80 歲以上的老年人2009 年已經(jīng)達到1800 萬以上,如果全國都能夠以80 歲為界限來制定生活津貼政策,就可能有足夠的政策影響力。況且,在中國,老年人的生活困難問題已經(jīng)日益嚴重,如果能夠以寧夏為開端,推動全國政策的完善,那將是一項重大的政策創(chuàng)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