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談及小津安二郎導演時,我會極其自然地用“小津?!眮矸Q呼他。在小津生前,我與他之間曾有過兩次難忘的回憶。
第一次回憶已經是三十年前的事了。1963年1月,當時我和小津都是松竹大船導演協會的成員,那年的新年宴會在鐮倉的一個飯店里舉行。
或許是我極力回憶的緣故,那天晚上發(fā)生的事情就如同昨天發(fā)生的一樣,我記得非常清楚。在這個新年宴會上,十五位導演聚集一堂,小津是最年長的一位。他坐在壁龕的前方,而最年輕的我則坐在末席上。
宴會剛一開始,小津就來到我面前,坐下來,默不作聲地給我斟酒。一直到宴會結束,小津與我?guī)缀鯖]有言語上的交流,只是對酌。因此,氣氛溫馨的新年宴會變得跟守靈一樣。
然而,我十分清楚小津為何會做出那些奇怪且唐突的舉動。前一年的秋天,我在某本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批評了小津最新拍攝的電影《小早川家的秋天》(1961),認為這部電影缺乏小津特有的風格。所以在新年宴會上,小津的行為是對我的文章的一種回應,絕對是小津式的做法。
在《小早川家的秋天》中,有一段故意對年輕人諂媚的情節(jié),當時我本人正處于與電影中的年輕人一樣的年齡,所以對那段情節(jié)十分敏感,因而寫文章批評了那段情節(jié)。但小津并沒有反駁,而是默默無言地給我斟酒。小津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當對飲正酣時,略帶醉意的小津若無其事地對我說道:
電影導演不過是一個在橋下行乞、拉客的妓女罷了。
這是小津式的調侃,充滿了諧謔的語氣。
小津用“橋下行乞、拉客的妓女”做比喻,或許是想說明這樣一點:“電影是不可能與商業(yè)主義相割裂的。”同時,小津肯定也在反問我這樣一個問題:“電影制作能否與商業(yè)主義完全割裂開來呢?”
當然,我并不知道這個比喻的真正含義,或許也沒必要知道。因為小津是一個說起話來愛開玩笑,且非常討厭別人有板有眼地理解他的話的人。
第二次回憶仍是那一年的事。1963年11月,我前往位于御茶水的一所大學附屬醫(yī)院看望正在住院的小津。
那年開春之后,小津的身體狀況一直不佳。住院、出院,幾經折騰。過了夏天,我也聽說了小津患癌癥的消息。
進入深秋的某一天,我記得非常清楚,那是一個下雨天,寒意侵膚,我來到病房探望小津,看到小津原本十分偉岸的身軀變得非常弱小。
小津意識十分清醒,他向我表達了謝意后,就默不作聲了。我看到變化如此之大的小津也說不出話來。
當我就要離開時,小津隨口說了這樣一句話:
電影是劇情,不是事件。
這同一句話,他說了兩遍,似乎是自言自語,但這是我親耳聽到的小津的最后一句話。
此后大概過了一個月,12月12日,小津離世,那一天剛好是他六十歲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