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倡議編撰《東方文化集成》(4)

季羨林談東西方文化(典藏本) 作者:季羨林


過去我們拿來,今天我們?nèi)匀荒脕恚灰玫貌贿^頭,不把西方文化的糟粕和垃圾一并拿來,就是好事,就會對我們國家的建設(shè)有利。但是,根據(jù)我上面講的情況,我覺得,今天,在拿來主義的同時,我們應(yīng)該提倡“送去主義”,而且應(yīng)該定為重點。為了全體人類的福利,為了全體人類的未來,我們有義務(wù)要送去的,但我們決不會把糟粕和垃圾送給西方。不管他們接受,還是不接受,我們總是要送的。《詩經(jīng)·大雅》說:“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西方文化給人類帶來了一些好處。我們中國人,我們東方人,是懂得感恩圖報的民族。我們決不會白吃白拿。

那么,報些什么東西呢?送去些什么東西呢?送去的一定是我們東方文化中的精華。送去要有針對性,針對的就是我在上面提到的那一個西方文化產(chǎn)生的“危機”。光說“危機”,過于抽象。具體地說,應(yīng)該說是“弊端”。近幾百年以來,西方文化產(chǎn)生的弊端頗多,舉其大者,如環(huán)境污染、大氣污染、臭氧層破壞、生態(tài)平衡破壞、物種滅絕、人口爆炸、新疾病叢生、淡水資源匱乏,等等。此等弊端,如不糾正,則人類前途岌岌可危。弊端產(chǎn)生的根源,與西方文化的分析的思維方式有緊密聯(lián)系。西方對為人類提供生存所需的大自然分析不息,窮追不息,提出了“征服自然”的口號?!疤旌窝栽?!”然而“天”——大自然卻是能懲罰的,懲罰的結(jié)果就產(chǎn)生了上述諸種弊端。

拯救之方,我認(rèn)為是有的,這就是“改弦更張”“改惡向善”,而這一點只有東方文化能做到。東方文化的基本思維方式是綜合,表現(xiàn)在哲學(xué)上就是“天人合一”,張載的《西銘》是一篇表現(xiàn)“天人合一”思想最精辟的文章:“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印度哲學(xué)中的“梵我一如”,也表達了同樣的思想??傊?,東方文化主張人與大自然是朋友,不是敵人,不能講什么“征服”。只有在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條件下,才能伸手向大自然索取人類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也只有這樣,人類的前途才有保障。

我們要送給西方的就是這種我們文化中的精華。這就是我們“送去主義”的重要內(nèi)容。

我們的“李”送了出去,接受不接受呢?實際上,我們還沒有正式地送,大規(guī)模地送。連我們東方人自己,其中當(dāng)然包括中國人,還不知道,還不承認(rèn)自己有這種寶貝,我們盲目追隨西方,也同樣向自然界開過戰(zhàn),我們也同樣有那一些弊端,立即要求西方接受,不也太過分了嗎?不過,倘若稍稍留意,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世界各國,不管出于什么動機,也不管是根據(jù)什么哲學(xué),注意到上述弊端而又力求改變的人越來越多了。今年《日本經(jīng)濟新聞》刊載了高木韌生的文章,說21世紀(jì)科研重點將是“人類生存戰(zhàn)略”。這的確是見道之言。我體會,這里所說的“科研”包括文理兩個方面。作者把科研提高到“人類生存”這個高度來看,不能不謂之有先見之明,應(yīng)該受到我們大家的最高的贊揚。至于驚呼人口爆炸的文章,慨嘆新疾病產(chǎn)生的議論,讓人警惕環(huán)境污染、臭氧層破壞、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淡水資源的匱乏等等的號召,幾乎天天可見。人類變得聰明起來了,人類前途不是漆黑一片了。我想,世界各國每一個有心人,無不為之歡欣鼓舞。我這一個望九之年的耄耋老人,也為之手舞足蹈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