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內(nèi)在任性小孩的兩面性

擁抱你的內(nèi)在小孩 作者:克里希那南達(Krishnananda) 阿曼娜(Amana


尊重的課題喚起我們內(nèi)在兩種不同的能量。其中一種能量的感受是,除非抓住我想要的,否則我永遠也別想得到。另外一種能量則是受到很深的驚嚇,沒膽量又沒力量對人說“不”,老覺得別人都在占我便宜。第一種人會說:“不要壓抑我,我要自己來!”還有“我要得到我想要的,現(xiàn)在就要!”第二種人則說:“請不要離開我,你要什么我都給你。”結(jié)果是怨恨地覺得“信任誰都不安全。”

第一種人的信念是,每個人都是來壓抑我們的能量、不讓我們出頭的。第二種人則相信,沒有人會尊重我的私人空間和我這個人。我們可能壓抑了其中一種信念,所以似乎感受不到兩種聲音的存在,然而我們內(nèi)在真的是有兩種聲音。不論如何,總是有些時候會是我們認同著其中一種聲音,而我們的愛人或朋友則認同另一種。這兩種都是尚未療愈的傷口,需要在這上面做內(nèi)在工作。我認為這些帶來了我們尚未學會的業(yè)力功課,必須下工夫?qū)W習。前一種人要學習尊重別人的需求,而后一種人則要學習尊重自己的需求。

我們?yōu)楹螞]有互相尊重呢?因為求生的需求讓我們盲目。如果我們都活在自然的本性中,有覺知意識地活著,我們就可以完美地以純真、脆弱、開放的狀態(tài),存在于這個世界上。不幸的是這世界并非如此,至少現(xiàn)在不是。當我們認為有生存危機時,就會認為必須照顧、保護自己,這時候通常無法對別人有敏感的心,而會開始去侵犯別人的空間。我們的界限在小時候沒有受到尊重,因此,自然就失去了尊重界限的能力,不管是對自己的界限,還是對別人,而且對這兩者都沒有覺知。

這里有個例子:幾年以前,有個朋友借了我的手提音響卻沒有先問我。我回家時發(fā)現(xiàn)音響不見了,而且沒有留下字條,什么都沒有。實在搞不清楚發(fā)生了什么事,很自然地以為弄掉了它,或有人偷了它。幾天后,我的朋友才說:“噢,對了,我借了你的音響幾天了,明天我拿來還,好嗎?”失而復得讓我松了一口氣,而且我一向都是個“好”人,我就說:“噢,當然沒關(guān)系。”我內(nèi)在的聲音告訴自己別這么大驚小怪的,不過是有人借了東西,而且還是這么要好的朋友。但是,我的內(nèi)在總是不安定,結(jié)果下次我再看到他時,就覺得疏遠了。

我們兩個人合演了這個戲碼,一方被侵犯了,另一方侵犯了別人。我們必須學習果斷又優(yōu)雅地設(shè)定界限,要學習對于別人的需求和空間敏感,同時也對自己的需求和空間敏感。讓我們來探索這兩個領(lǐng)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