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jié) 軍方與文人對華主張的沖突(2)

美國人眼中的國共內戰(zhàn) 作者:吳昆財


肯楠對東亞的了解與中國認知,基本上源于他在莫斯科與戴維斯共事期間。從此之后肯楠在中國政策的分析上,就借重于戴維斯。c 戴維斯提出一些對中國的看法,如他強調美國應對國府保持彈性的外交政策;建議華府應說服蔣介石同意與中共組成聯合政府;認為中蘇共之間的關系晦暗不清,中共在所有的共產世界中,可能擁有更多的獨立空間。這些論點,皆能得到肯楠的認同。也由于肯楠對戴維斯的信任,與彼此的相互賞識,所以當1947 年,肯楠被命為主掌政策計劃處之時,他只要求兩位伙伴必須與他共事,其中一位即是戴維斯。

(三)受到肯楠自身東亞政策考量的影響

肯楠對于戰(zhàn)后的國際體系主要著眼放在歐洲,對蘇聯為首的共產世界進行圍堵。簡言之,肯楠的基本策略是歐洲第一,重歐輕亞,而在亞洲議題上又是重日本輕中國。而此一思考模式恰好與美國的傳統外交頗為一致。附帶一提的是,肯楠在中國政策的制定,亦經常與白德華交換意見,兩人彼此可謂是合作無間。

在論述肯楠所主持的政策計劃處成立后,究竟如何規(guī)劃與影響對華政策之前,有需要把1948 年國際概況對美國政府的沖擊略作介紹。首先是在歐洲,2 月份捷克建立共產政權。在4 月則發(fā)生了柏林危機。亞洲亦遭受到共產勢力的挑戰(zhàn),在中南半島持續(xù)面臨共黨的威脅;在菲律賓以及印度尼西亞共產勢力,也正進行著一場反美與反政府的活動;在朝鮮半島未能統一,金日成稍后則成為北韓的主席;在中國的內戰(zhàn)上,戰(zhàn)事對國府越來越不利。這一連串的危機,使杜魯門政府中的不少官員已經意識到,一項全球性的危機已經降臨到美國,戰(zhàn)后的國際外交發(fā)展,已驗印美蘇兩國彼此是存在著嚴重的歧異,美國應該要放棄戰(zhàn)時與蘇聯合作的外交政策,并要極力尋求有效的防堵共產主義擴張。

杜魯門政府內部遂興起積極對抗共黨,并強化軍事力量的呼吁。例如在1948 年2 月的國家安全會議上,馬歇爾警告以美國現在的力量,是無法有效對抗共產勢力。艾森豪威爾也向華府表示,如果美國不強化歐洲與遠東的軍事力量,則必須要面對被逼從這些地區(qū)撤退的結果。其他的軍事官員也紛紛建議杜魯門總統應該立即擴大軍事力量。就在社會大眾的要求與政府內部成員的建議下,杜魯門總統于是在1948 年3 月19 日的國會參眾兩院聯席會上,保證將增加軍事支出,以應付共產主義的挑戰(zhàn)。

關于杜魯門總統強調要強化美國軍力的宣示,引發(fā)了軍方的高度興趣。軍方對此的解讀是,杜魯門總統已準備對蘇聯采取強硬的態(tài)度。為了把握這股反共的情緒,軍方除了要求杜魯門總統增加國防預算,以協助全球非共國家對抗蘇聯的擴張。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也同時建議華府要積極以軍援計劃,協助國民政府。如前面所言,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看法是,中國是亞洲地區(qū)唯一可以對抗蘇聯擴張的國家。指出如果美國政府要拯救中國,就必須如同美國以杜魯門主義協助希臘一般,應該給予國民政府,短期的軍事與經濟援助。

雖然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強調軍援中國的重要性,可是杜魯門政府其他的涉華人士,則與此看法相悖離。就以肯楠為例,當1948 年初美國國內反共情緒高漲時,政策計劃處在對華政策上,卻提出不同的看法??祥煌鈪⒅\首長聯席會議把中國比擬成希臘??祥慕Y論是美國的對華政策充斥著錯誤的理想主義,華府評估美國在遠東的利益時,總是充滿著情緒性,這些都是空洞而不切實際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