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的我,在學校比較壓抑,唯有周末在大自然中可以“振臂高呼”。
幾個月前高井中學里的強者、王者、佼佼者,是我。幾個月后北大附中里的弱者、差者、失落者,也是我。我的境遇變化之快,令自己都難以想象。
高中的第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新奇與疲勞糅合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感受。再次靜下來時,看著鏡子中的自己——這個普通到幾乎找不出任何優(yōu)點的短發(fā)女生,我又一次對人生產(chǎn)生了疑問——我到底是誰?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際遇?我的方向在哪里?
似乎到了回過神,把事情想明白的時候了。我到底是誰呢?昨天的第一名?今天的倒數(shù)第二名?昨天的學習明星?今天不受歡迎的“丑小鴨”?或許,我還是我。名次只是我的境遇,境遇只是一種表象。在我內(nèi)心深處跳動著的,還是先前的那顆熾熱的心。對,我還是我。
為什么我會有這樣的境遇呢?追根溯源,還是因為跳級。如果不跳級,我不會和同學們有“代溝”。如果不跳級,我不會有這樣差的人緣。如果不跳級,我的基礎(chǔ)知識肯定會比現(xiàn)在要扎實。想到這里,我似乎有點恨自己曾經(jīng)跳級,它讓我被迫做一個不合群的人!
但是,跳級難道不是我自己的選擇嗎?難道不是我內(nèi)心的方向驅(qū)使的嗎?想到這里,我的思緒戛然而止。一句俗語,讓我突然理解了自己境遇的變化——“出來混,總是要還的”。跳級是我欠自己的“債務”。而我,只有通過三年的“苦行”去“還債”。
當然,我的生活也并非一片黑暗。就算是處在糟糕的境遇之中,北大依然是我魂牽夢繞的地方。每每想到那美麗的未名湖、挺拔的博雅塔,我總會怦然心動,忘記眼前的不如意。這個夢想,珍貴到我根本不舍得把它講出來。我曾無數(shù)次設(shè)想過實現(xiàn)它的時刻,更生怕它會被磨滅。
高一開學時,張思明副校長為我們進行了勵志講座。那次講座,讓我記憶猶新。張校長鼓勵我們有大志向、大擔當,他表示,希望看到我們以后能出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成功的舞臺上,為社會做貢獻。說到激動處,他甚至以“獲得諾貝爾獎”做例子。他還特意提到那年北大附中出了一名高考狀元。張校長的話語為我的人生打開了一扇窗,那一刻,我心潮澎湃。有了志向的人,難道怕找不到方法?空有方法沒有志向,方法又有何用?我也要做一個成功者,首先,我要以高分考入北大,充分證明自己!講座點燃了我內(nèi)心的激情,我由此獲取了某種改變的力量。此后,通過詳細了解,我設(shè)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北京大學元培實驗班。元培實驗班幾乎是北大各院系中錄取分數(shù)線最高的,在那里,學生可以同時學習好幾個專業(yè)的課程。
不錯,我想去那里。但是,憑什么是我?想到這里,我怔住了。如果說,我曾是個幸運兒,那么我的幸運,到進入北大附中的那一刻起,已經(jīng)到了極致。而要上北大,唯一的辦法,便是勤奮。于是,我下定決心,吃三年苦,絕不荒廢時光!在內(nèi)心深處,我總感到自己有著巨大的潛力。不過,目前還沒有什么可靠的依據(jù)能證明這點,甚至進入高中以后所有的依據(jù)都是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