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課外活動與學習并不完全對立,很多時候,二者相互促進。高中期間,我有幸參與了兩次有意義的涉外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我對自己樹立了很大的信心。
高一時,全班有7個名額可以與美國友好學校的學生成為筆友,相互通信。消息一公布,我的第一感覺是:我的英語這么差,肯定輪不到我了。但轉(zhuǎn)念一想,試試又何妨,萬一被我趕上了呢?于是,我把自己想?yún)⑴c的意向告訴了英語孫老師。孫老師并沒有因我英語成績差而回絕我的請求。當時,并不是所有成績好的同學都進行了申請,一些成績中等的同學也因認為自己申請不上就沒有申請,于是,我便歪打正著地獲得了一個名額。我的筆友叫娜塔莉,14歲的她正讀初三,是個地道的美國女孩。她的來信為我打開了一扇天窗。但是,回信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般而言,其他同學花一個小時就能完成回信,而我卻要周末在家絞盡腦汁幾個小時才能完成一份蹩腳的稿子。但我特別珍惜這個過程,并借機努力提升自己的英文水平。可以說,通過一個學期的通信,我的英文寫作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對西方文化和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對學英語和展示自我有了很大的信心??傊?,這是一次國際化的啟蒙。申請的過程也讓我明白:水平差的人,只要膽子大,也一樣有獲取機會的可能。
另一次國際交流,便是高三時接待日本早稻田大學附中的訪問團。當時的我,因為學習不錯、有藝術特長而入選。這次,我不僅要接待一位名叫柳川大的日本同學,還被選中在晚會上演奏古箏,晚會地點是北京友誼賓館。當天上午,我穿了一身素雅的正裝,從形象上煥然一新。幾位同學見到我時都驚嘆不已:昔日的“丑小鴨”在國際場合大變樣了。對于日本,我們的民族情緒是極其復雜的。但既然是學生間的友好交流,我們便需要求同存異、互相學習。當天,我和柳川大交流上學的體會,參加有獎競答,打乒乓球、羽毛球,相互學語言,很愉快。不過,我仍然有些“書生意氣”,忍不住犀利地問了對方幾個歷史問題。后來我發(fā)現(xiàn),日本同學的英語普遍沒有我們好,而且思維方式、關注點也大不相同,因此他們往往很難理解我們的問題。這讓我有些失望。但是,日本同學誠懇的待人態(tài)度和周到的禮貌也讓我暗暗吃驚。這值得我們學習。那天,國際場合的我,格外大膽、健談。我愈發(fā)相信,自己能夠做一個很優(yōu)秀的人,并且有朝一日到國際大舞臺上展示自己。當天傍晚,我和其他的演出人員抵達友誼賓館,來到化妝間。換上旗袍、化好妝的我,狀態(tài)極佳。輪到我上臺了,我落落大方地彈奏了一曲,讓古箏剛?cè)岵赖玫秸宫F(xiàn)。臺下掌聲熱烈,我的心中春暖花開。這次活動極大地增加了我的信心!后來,進入北大,選擇國際關系專業(yè)也好,當新聞網(wǎng)記者從事涉外采訪也好,都與這次活動對我的影響分不開。這次活動還讓我明白:平時不起眼的人,到了場面上未必不起眼。平時不重要的人,到了關鍵時刻未必不重要。很多時候,我們不必妄自菲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