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尼爾·阿姆斯特朗于1969年7月20日登上月球時說。尼克松則稱其為“創(chuàng)世紀以來最偉大的一周”。
此時,尼克松還在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亨利·基辛格準備另一個同樣激動人心的外交計劃,那就是1972年2月21日的北京之行。那天,尼克松乘專機降落在北京機場,和中國總理周恩來握手,聽中國人民解放軍演奏《星條旗永不落》。幾個小時之后,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就和舉世聞名的革命家毛澤東開起了玩笑。而幾個月之前,這種對話看起來比登月還難。
尼克松稱這次訪問為“改變世界的一周”?,敻窭滋?middot;麥克米蘭的這本書,是第一本關(guān)于中美建交的史料翔實的著作,此前兩國已經(jīng)敵對了四分之一世紀。
——《紐約時報》
自從基辛格在1971年試圖恢復冷戰(zhàn)中兩個對手的關(guān)系,就有大量的圖書出現(xiàn),撰寫他和尼克松如何讓意識形態(tài)截然相反的兩個國家,開展建設性的對話,并讓中美兩國關(guān)系持續(xù)至今。但很少有書可以讓我們覺得,“在現(xiàn)場”見證了這場歷史對話,它們不是過于嚴肅,就是過于夸張,但瑪格雷特·麥克米蘭對這個標志性歷史進行了令人驚嘆的研究,她的這本書《當尼克松遇上毛澤東》做到了。
——《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