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收納大不同
《怦然心動》書中點醒了一個重要的觀念:“越擅長收納的人,越容易堆東西。”因為把東西都收起來了,久了之后,根本忘記了有什么,于是就會不斷地繼續(xù)購買、繼續(xù)堆積、繼續(xù)收納然后繼續(xù)整理。
之所以《斷舍離》要把“整理”和“收納”分開,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若不將不需要的東西篩選掉的話,就將一直反復地整理一些不需要的東西,成為一個整理的奴隸,也將持續(xù)購入新的柜子或是割讓出收納空間來擺放這些好幾年也派不上用場的東西,更形成了無謂的時間與空間的浪費,讓原本自以為是美德的“節(jié)儉”行為轉(zhuǎn)變成了對空間的需索無度。我們所處的商業(yè)都會中,總是有許多商家藉由略施小惠地贈送些小禮,如雜志、書籍或是信用卡等,來達成促銷的目的。我們也經(jīng)常因一時貪圖小利,拿了不少之后再也沒機會(或不想)用到的廉價物品,往自家倉庫里堆放。當我們喜滋滋地用低價購入清倉品或是拿回贈品時,也就是變相地成為幫店家處理倉儲空間與費用的無辜羔羊。
舍不得丟是一種狀況,還有另一種舍不得的狀況是“舍不得用”。許多好東西因為舍不得用,而被藏在柜子里面不見天日。山下英子認為,有好東西舍不得用而把它收起來,還勉強自己去用比較差的,這樣品味永遠都無法提升,也影響別人看待你的態(tài)度。明明有好的東西,卻容許自己去用次等的物品,對物品和贈送禮物的人的心意,其實都是一種浪費與虧待。
所以要借著“斷舍離”去找回失去的空間和能量,找回那些能讓你感到怦然心動的能量。例如,常常有人會把穿舊了、破了的衣服作為家居服和睡衣來穿,這就完全違背了“家居服”與“睡衣”的意義,穿家居服和睡衣是因為穿了覺得舒服,而并非意味著在家中就要接受比較差的穿著質(zhì)量,就應該穿著隨便或是邋遢。舍棄的背后,正是為了找回正面的能量。
不是能不能,而是要不要
當漸漸了解整理該從“舍”做起后,就必須建立起“斷”的觀念。因為家中塞滿的不需要的物品,就像是水庫里堆積的淤泥一樣,占據(jù)了有用的空間,而當我們已經(jīng)將水庫的淤泥清除干凈之后,若是無法阻絕上游的泥沙繼續(xù)流入水庫的話,清理的工作就將永不停歇。所以,“斷絕不需要的東西”的斷念態(tài)度更為重要。
該如何斷絕呢?要行“斷”的決定之前,應該站在一個相對宏觀的時間軸上,小心翼翼而寧缺勿濫地限制每個要進駐你生活空間的物品,其標準仍然和舍棄的標準相似:不是這東西“我有沒有”,而是“我需不需要”,關(guān)鍵在“我”,這個物品能否讓我的生活更美好,還是在一周、半月之后,我要耗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對它進行處理、收納、丟棄或致贈他人。想到這里,不禁覺得當時選擇喝瓶裝牛奶而棄紙盒裝牛奶是有效率的作法,節(jié)省的時間,可以浪費在更多美好事物上,尤其是那些讓你怦然心動的事物。
我們不就是為了追求讓人“怦然心動”的人事物,為了生活里洋溢著幸福感才一直努力的嗎!《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的作者麻理惠講到的整理二部曲,一是“判斷物品是否要丟掉”,其重要的整理觀念是,整理時選擇的并非“要丟掉的東西”,而是“要留下的東西”,選完后其余全部舍棄,讓空間立馬清爽起來!不過人之所以難以丟掉東西,是因為總覺得“還能用”“還有用”“還有感覺”,所以即便是丟東西,也是要循序漸進:衣服,書籍,文件,小東西,紀念品等,慢慢練習才會更加上手。如果在丟棄時不知道往后還會不會用到,可以依據(jù)物種設(shè)定期限,超過期限即使還有用處,但可能你已經(jīng)忘記物品的所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