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當代意義(6)

中國的修養(yǎng) 作者:曹勝高


中國的學問也都是相通的,如果舉一不能反三的話就是孺子不可教。為什么我們現(xiàn)在不能出大師呢?因為我們都不能舉一反三,說一是一,說二是二,不能融會貫通。中國文化中的儒、釋、道都是龐大復雜的知識體系,但是大道卻永遠是簡易的。我們如果能夠融會貫通,把握住三教的根本精神,就可以無所不通了。大道簡易是中國人最樸素的一個想法,因為天地之道就是簡易,我們從《易經》就可以讀到這個道理?!兑捉洝返摹耙住庇腥齻€意思:一個是不易,一個是變易,一個是簡易。不易是個基礎,所謂不易就是要定位,天地定位,剛柔定位,也就是有相對的東西。有了相對的東西才會產生變易,而變易是最核心的東西,因為事物的發(fā)展經常會走到自己窮盡的地方,如果走到窮盡的地方而不能自己變通的話,它就到此為止了;如果可以調整、變通,就可以繼續(xù)發(fā)展下去。所以,才有《周易》里面的話“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也可以說是一切事物的根本規(guī)律,不變就要死亡了。變了以后就可以通,找到新的道路了,通了就可以久。而簡易是天地之大德,尊重事物本來的面貌是最簡易的。

所以,我們學習傳統(tǒng)文化最根本的也就是要把握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精神,而不要被它的復雜、博大精深“嚇?!弊×?。他深入進去就不復雜了,他要能把握它的根本精神就可以左右逢源了。所以,我希望年輕人能夠在傳承和發(fā)揚我們傳統(tǒng)文化方面積極地努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