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三”與“四”的區(qū)別。
通俗點來說,只要你是“小三”,無論你是以金錢為目標,還是以真愛為口號,你的根本目的都是要成為“正室”——你要一個“另一半”的名分,要和他/她光明正大走在陽光普照的天空下。所以,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要侵入一段婚姻、破壞一段婚姻、建立一段新的婚姻。
但如果你是“第四者”,那么你在一段關(guān)系中的所求是與“小三”截然不同的。
在最近流行的微博中,對于“第四者”如此定義:知識、觀念、興趣相近,相互吸引,相互欣賞的男女孩子。以相互之間的情感為前提,以不影響雙方工作、家庭為基礎(chǔ),以相知、相惜、精神享受為主,以吃飯、喝茶、旅游為輔,偶爾也有順其自然的肌膚之親。不同于謀求取代的第三者,故爾稱第四者。其層次高于紅顏知己、藍顏知己。
你們互相欣賞、互相愛戀,你們結(jié)伴旅行,你們從王功權(quán)的私奔談到青花瓷的燒制,你們不需要金錢,更不需要名分,你們在這段感情中姿態(tài)高雅、進退自如,給對方和自己都留足了回旋的空間。
我們先不討論究竟可不可能有“第四者”存在,但有一點是無庸置疑的——
我們平淡的婚姻生活里需要“第四者”。如果說婚姻中的兩個人是魚與水的關(guān)系,那么我們還需要加一點水草,它既不影響水和魚的相互依存,還可以制造氧氣讓水不至于成為一灘死水,同時為魚提供庇佑和嬉戲之處。所以甚至可以說,“第四者”是湊合著的婚姻能保持長久的精密要義。
事實上,“第四者”是存在的。
最經(jīng)典的模本當(dāng)然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輕》里的薩賓娜。
因為她是灑脫的“第四者”,所以她完全能夠接受托馬斯有些荒謬的“三三原則”。即突然與某一個女人連續(xù)三次幽會,那么絕不再給她第四次機會;如果打算與某個女人保持婚外長久的關(guān)系,那么兩人之間的幽會,每次得相隔三周。
作為態(tài)度Open、不需要名分的“第四者”,薩賓娜可以坦然面對托馬斯的妻子特麗莎。她不僅為特麗莎找到了一個收入頗為不錯的好工作,甚至在自己的畫室里為特麗莎講解藝術(shù)作品里抽象與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她的友善和真誠讓特麗莎傾慕不已。
一個真正的“第四者”想要擁有的只是兩個人之間最單純的戀情、欣賞,以及自己的自由。米蘭·昆德拉說,所謂愛情,就是當(dāng)你和一個女人做愛之后,你愿意陪著她一起睡覺,而所謂性,就只是做愛而已。而“第三者”之所以變成一個令世人痛絕的話題,就是因為“小三們”在陪上床之后,都要求擁有“陪睡到天明”的權(quán)利。這就搔到男人們的痛處了,這就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重了。而“小四”不一樣,她總是輕輕的來,然后輕輕的去。她甚至連跟你上床都不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