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這一切由于兩岸關系緩解而得到解決,但事情鬧得轟動兩岸以至國際,還不是因為魯迅的名字!周海嬰肯定是由于魯迅的盛名,而得到了特別的照顧。當年他由中共地下組織安排離開白色恐怖的上海到香港避難,再由香港與一批民主人士乘輪北上迎接解放,到京后又能住進北京飯店,又準備安排去蘇聯留學;終于進了北京大學物理系……這一切,即他的成長過程,都是因為他是魯迅的兒子。而他讀的物理系也不是普通的物理系,而是為準備往后制造原子彈的“絕密單位”的“技術物理系”,要進這樣的單位學習,當然要的是頂級的“根正苗紅”的了。就是生育,周海嬰的妻子年輕,仍在大學念書,已經生了一個孩子,又懷上了孕,他們還年輕,原準備墮胎算了,雖然那時候還沒有計劃生育,但醫(yī)院經請示后,得到的答復是:魯迅的后代本來就少,怎可輕易打掉?于是第二個孩子便生了下來。
周海嬰雖然有著這種種“權二代”的優(yōu)勢,他卻還沒有像現在的一些“權二代”以權謀私,他既有魯迅這個特大的光環(huán),還算是個高干子弟,母親許廣平解放后任政務院副秘書長、全國婦聯副主席。
周海嬰沒有以權謀私
我不敢說周海嬰有著如他父親那樣的硬骨頭,但他卻一生醉心在他喜愛的專業(yè)上,既不利用他的特殊地位謀私,也秉承他母親那樣愛國的情懷,把魯迅的許多手稿和無價之寶貢獻給國家!
他來過香港并探望過我和他的母校,卻從未在人們面前講過“我爸是魯迅”這一類的混話。至于以魯迅的版稅繼承人的權益打官司,起因是他向出版社要求把魯迅著作日譯本的版稅撥出一部分資助魯迅生前老友內山完造的遺孀,出版社置之不理,才惹起這個火頭的。
人非完人,“盛名之下,其實難副”,作為一個著名人物的兒子,周海嬰只是一個常人,成就不算突出。但他的確做到魯迅的遺囑:“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
他搞的無線電的確是“小事情”,并無重大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他的著作,好像只有一本《魯迅與我七十年》,所以不算一個“空頭文學家”。逝者往矣,周海嬰作為一個平凡的人,幸而沒有辱沒魯迅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