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記念先妻黃靖賢(2)

誰從我的世界路過? 作者:梁漱溟


靖賢少于其姊兩歲,而婚姻成就差遲七年。論面貌、體態(tài)、神情姊氏轉而顯得年少,其各自稟賦不同而隨之以時運不同乎。靖以1921年歸于我,1935年去世,相處14年間,深知其生性淡泊寡求。七情六欲固人所同具,而靖之表現(xiàn)恒于質直中見消極。例如親友見面或分手之時,都有許多虛情客套話,而靖獨以木訥出之,巧言令色所不屑為也。然其賦性消極則年壽不永之征。

昔人有云“中年喪偶大不幸”,我于靖賢之逝乃始有味乎其言。假使人當30歲前后遭遇乎此,雖然悲傷乃至痛悼,卻易于漸漸渾忘。若在暮年老朽時,則此屬意中之事或亦無甚凄慘。唯獨在中年有難于忘懷者。

我之不忘靖賢者,靖賢為我留下兩個好兒子,兩兒失母之年,培寬11歲,培恕8歲。我既以致力社會運動,奔走四方,不遑寧處,兩兒唯賴靖賢撫育成長。兩兒雖無過人之資,卻亦各有才品,40年來在社會培植下各有專業(yè),為國服務。最難得的其兄弟友愛之情自童雅至于今而彌篤。各自成家后,妯娌以至諸孫雍睦無間,使我耄耋得此,獨非靖賢之賜乎。

然而莫設想我們家庭生活總是和樂融融的。靖賢之為人既秉消極氣氛,而較之通常人則有些乖僻,又往往態(tài)度生硬。所幸我常常不在家,別時多于聚時,避免了沖突不和。我今回顧往事,記得靖賢曾一次鄭重其事地指摘我如下三點。第一,說我好反復,我每每初時點頭同意之事,又翻悔不同意。這確有之。因為她遇事明決,不多思考審量,而當她征問我的意見時,我每先附和之,旋加考慮不免又更改。此蓋兩人頭腦不同,性格不同也。第二,說我氣量窄小,似乎厚道又不真厚道,似乎大方又不真大方。第三點記不明確,大約是說我心狠,對人的同情心不足……這些批評出自至親至近之人,大值得反躬自省。紀念先妻之文即截止于此。

1977年6月11日著筆,18日寫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