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后記:復調白內障(2)

回家:中國留守報告(黔南閱讀) 作者:航月


除了社會各界對留守孩子的支助、關愛,更多的曾經被留守的大學生,在畢業(yè)后,也選擇了去貧困山區(qū)陪伴留守孩子的支教之路。

貴州平浪,貴州三都,這條通向大山的寂寞山路,雖然沒有路燈,但是已經有了溫暖的回應。

而我,也從黔南之路開始,重新閱讀“被迫留守”這兩個動詞后面的中國留守報告。

我的報告從我的真實的記錄里,一點點地展開。從被留守的平浪孩子燦爛的笑臉背后的內心,和曾經同是被留守過的華南農業(yè)大學陽光團隊的鑫磊、趙晨、吳澤苓的內心深處,我讀懂了一種叫“被迫”成長的經歷。這份經歷,平浪的孩子、三都的孩子、黔南的孩子,中國被留守的孩子正在經歷。他們經歷的無人陪伴的內心“天塹”也像最初農村人向城市走進時那樣艱難、艱辛、煎熬、苦澀……

中國留守兒童被迫成熟的里程,是中國“三農”問題里最被忽視的過程。

“三農”背后的心酸故事寫在過去,也寫在今天。

貴州平浪留守孩子,僅僅是中國農村戶籍里面的一個點。這個點正被中國有情懷的社會各界人士關注,并呼吁發(fā)聲。

留守兒童的今天是我們的過去,留守兒童的未來是我們的希望。

愿這些被迫留守在貧困山區(qū)、貧困農村的中國6000多萬兒童,還有被迫流動在城市的3000多萬農村孩子,能從心靈深處翻過這道“天塹”,健康快樂地走好他們未來的人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