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此在的生存在世 2

海德格爾人學思想研究 作者:劉敬魯


海德格爾突出地說明此在與其他一切存在者相比的優(yōu)先地位,目的還是表明此在的生存與一般存在的相關性,表明此在的生存論分析對追問存在的意義這一問題的先行重要性,從而進一步導向對此在生存的具體分析。國外有的學者提出,傳統(tǒng)存在論缺少合理基礎,是海德格爾走向對此在進行分析的重要或主要原因,例如,笛卡爾把關于自然的存在論的基礎歸結為作為人的本質的“自我意識”或“思維實體”,而沒有追問人對自然的“解釋”如何才是適當?shù)?,因而就沒有找到存在論如何才能是合理的關鍵之處。顯然,要研究這一問題,就需要對人的存在進行分析,這就導致了海德格爾去建立一個合理的基礎存在論。

這樣的分析雖然包含著某種微觀上的啟發(fā)性,但在他所論及問題的意義上卻不符合海德格爾的實際。很明顯,海德格爾是由試圖探索存在的意義而走上對此在的分析這一人學之思的道路的。

無疑,海德格爾由存在問題與此在生存的關聯(lián)而走向此在生存論分析有其合理的根據(jù),即,如果充分說明了此在的發(fā)問這種存在樣式,如果充分說明了此在這一唯一能夠進行發(fā)問的存在者的各種生存方式,那就為探索一般存在問題廓清了道路。但是,從理論上和邏輯上說,此在的生存論分析并不是解答一般存在問題的必需的條件,分析一般存在問題并非必須先分析此在的生存,并非必須先分析“發(fā)問本身”究竟如何。因為,對此在的生存的分析固然能夠推進到存在概念,但對其他存在者的存在的分析也并不是就不能夠做到這一點,只不過是所分析的具體內容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所遇到的困難的程度不同。顯然,海德格爾從探索存在問題這一目標出發(fā)先來分析此在的生存還有其時代背景和當時的現(xiàn)代人學背景。如本書第一章所說,20世紀30年代前的時代現(xiàn)實,已經(jīng)空前地突出了人特別是個體的人的生存問題,空前地突出了個體的情緒、體驗、焦慮、恐懼、死亡等對個體來說性命攸關的存在,而當時開始形成潮流的現(xiàn)代人學,如克爾凱郭爾、狄爾泰則分別對個體生存的不可重復性、畏懼情緒、個體生命的存在和實現(xiàn)方式作了初步的探討。海德格爾雖然是從思考存在問題走上自己的思想道路的,但他不可能離開這樣的時代和人學背景,他之所以對此在的生存進行分析,時代和人學氛圍的影響是更加重要的原因。由存在問題而走上人學之思的道路,對海德格爾后來思想的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對海德格爾后來思想的整個發(fā)展過程的分析可以看到,海德格爾本來是為了探索存在的意義而走向對此在的生存進行分析的,但由于他的先行思路和此在生存論分析本身包含了對此在的生存與一般存在之間關系的思考,因而就最終導致了海德格爾在后期去確定人的生存與存在的關系、人的生存在大化運行中的從屬地位。也就是說,海德格爾前期的此在生存論人學的上路,實際上成了他后期人學發(fā)展的引導性或序幕性意義上的出發(fā)點。

二、生存本質

如果說,對此在的三層優(yōu)先地位的分析還不足以表明此在所可能具有的能動性的話,那么,他對此在的“本質”——“生存”所進行的分析則充分地表明了這一點。

此在從根本上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獨特存在者·它的“本質”何在·它有什么樣的“性質”·

此在的第一個性質是它的生存性質,即,此在的“本質”在于它的生存。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