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戈輝:還有一些非眷村,甚至是偏綠的演員,他們經(jīng)過了一些什么樣的變化?
賴聲川:《寶島一村》現(xiàn)在在大陸巡演,我覺得它是一個很棒的橋梁,讓大陸的朋友更了解臺灣,可能這個故事我們不說就沒有人會說了;反過來在臺灣,它也是藍(lán)綠之間一個很重要的橋梁。
在臺灣,偏藍(lán)的所有人對眷村都理解,甚至都可能是眷村人;而很多偏綠的人士就可能不懂,以為眷村是一個多么擁有特權(quán)的地方,他來看了《寶島一村》就會說——我們真的收過這樣一封郵件:“我不是外省人,是臺灣本省的觀眾,完全不懂眷村。在看《寶島一村》之前,我從小被教育的是外省人來到臺灣之后,把所有的資源搶為己有,讓臺灣人(本省人)很可憐;可是看完《寶島一村》我發(fā)現(xiàn),原來有一群外省人也過得這么苦,我原來聽到的歷史好像不是真的,我要重新做一些了解。”看到這篇郵件我覺得我們很值了,我們做了一件事,還原了一個真的是我們不說就不會被說出來的故事。
臺灣真的是很多元的社會,劇組中也有偏綠的??赡芎芏啻箨懪笥褜τ谶@些比較不理解,其實在臺灣藍(lán)綠對立也還好,沒有什么嚴(yán)重的,我們可以一起工作、一起做朋友,這都不是問題。
許戈輝:偏綠的演員有沒有因為生長背景不一樣,甚至曾經(jīng)的觀念不同,造成在演戲的投入度或理解上發(fā)生障礙,還需要你這個導(dǎo)演用什么方式來點(diǎn)撥的?
賴聲川:我倒覺得還好。其實講穿了,《寶島一村》是一個非關(guān)政治、也非關(guān)藍(lán)綠的戲。因為政治只屬于那個特殊的、荒謬的背景,這些很實際的人必須在那個荒謬的背景之下生活,重要的還是他們的生活、他們的生命。
偏綠的演員會怎么想,其實賴聲川自己一開始也很好奇。
他跑去問對方,演這出戲會不會覺得別扭;對方的回答讓他很放心——不會,很喜歡,因為可以學(xué)到很多東西。藍(lán)、綠的對立并沒有造成實質(zhì)的影響。
更讓賴聲川覺得倍感欣慰的是,《寶島一村》在臺灣第一輪公演時,觀眾群體中有不少是眷村一代和二代;而接下來,這出戲在臺灣贏得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關(guān)注。劇中的演員胡婷婷自己是眷村第三代,從未在眷村生活過的她很感謝這次參演讓她更多地了解了父輩的生活,而更讓她覺得奇妙的是,向來對打電動之外的事都不感興趣的弟弟看了這部劇之后,居然紅著眼眶跑到后臺問她什么時候會再演,還說要介紹所有的同學(xué)來看。他們甚至學(xué)著劇中的方言講話。
像胡弟弟這樣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他們想走進(jìn)劇場了解1949年后臺灣到底發(fā)生了什么;越來越多的人發(fā)問,我們來自哪里,去向何方。
許戈輝:中國人特別注重“根”這個概念,那你怎么看待這些眷村族群?在臺灣他們被叫做外省人,在大陸他們被叫做臺灣人,他們的根在哪兒?
賴聲川:他們處在一個這么奇特、極為特殊的歷史背景中,甚至在歷史中你找不到其他這樣的情況:這么多人,六七十萬或一百多萬,在幾個月之內(nèi)從大陸到臺灣,然后四十多年回不了家。這四十多年里,他從每一年都以為要回去了,到漸漸絕望,到認(rèn)為永遠(yuǎn)回不去,到最后他有機(jī)會回去。
其實蔣經(jīng)國先生是促成這件事的最重要的人物。我聽說他在20世紀(jì)80年代剛好到了臺東還是哪里,有幾位老兵跪到他面前,說你要讓我們這輩子回得了家才行。這句話蔣經(jīng)國先生聽到了心里,最后不但解嚴(yán),還解開了兩岸旅游,這樣探親就成為一個可能,這就是因為眷村的人說你總要讓我這輩子回得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