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奇妙的“思維框架”影響實驗(2)

瘋狂行為學:來自猩猩的你,為什么總會失去理智 作者:戴維·迪薩爾沃


心理學家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和丹尼爾·卡尼曼(Kahneman)率先將這種傾向界定為認知偏見(他們簡單地稱之為“框架偏見”[framing bias]),也就是決策者對和某個決定相關的行為、結果和偶然性的認知。思維框架一部分取決于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另一部分取決于決策者的行為規(guī)范、習慣和個性。

艾德和奈德“當場”做出了決定,固定的思維框架讓他們沒有經(jīng)過深思熟慮就作出了判斷(為此,我們還是原諒他們吧)。如果我們能深入觀察他們的意識,就會發(fā)現(xiàn)更深層的內(nèi)在思維框架。“預設框架”(preframing)或許能更好地描述這種思維框架。

哲學家兼心理學家山姆·基恩(Sam Keen)講過他父母是怎么給他和哥哥“貼標簽”的。山姆哥哥從小就是個機械天才,不到六歲就能把一臺割草機拆開然后重新組合起來。父母逢人就說他是天生的工程師,是機械界的奇跡。與哥哥比起來,山姆則“為人敏感,善于思考”,沒有出眾的機械天賦。父母經(jīng)常對山姆和別人說,他們兄弟倆截然不同。臨近高中畢業(yè)時,山姆不確定自己是該上大學還是上技校,便去做了個職業(yè)測驗,看自己到底適合干什么。測驗結束后,山姆需要和一位職業(yè)導師探討自己的前途。導師告訴他,他各方面成績都不錯,在機械方面特別有天賦。山姆覺得難以置信:“啊,你一定是把測試結果搞錯了。那應該是我哥哥才對?!?/p>

基恩的故事展示了思維框架與“確定感”之間的神秘聯(lián)系:它在我們頭腦中發(fā)揮作用,就像別人給我們寫好的劇本一樣。它對我們產(chǎn)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我們自己卻完全沒有意識到。

當然,思維框架也會受到外界的影響。目前有大量關于媒介影響思維框架的研究,特別是處理敏感問題時媒介的影響??崧吞匚炙够鲞^一個經(jīng)典研究,證明了不同表述方式是如何影響思維框架的。接下來,我會重現(xiàn)這個研究。想一想,如果你是被試,你會怎么回應。

你在疾病控制中心工作?,F(xiàn)在,一個人口六百的小鎮(zhèn)爆發(fā)了名為“亞細亞流感”的致命疾病。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的話,那里的人都會死掉。有人提出了兩套不同的解決方案:

方案一,其中二百人會得救。

方案二,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所有人都會得救,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一個人也救不了。

你會選擇哪種?

然后,另一個專家提供了兩套新方案:

方案三,其中四百人會死。

方案四,有三分之一的可能性沒有人會死,有三分之二的可能性有六百人會死。

你會選擇哪種?

前兩套方案中,被試有72%選擇了方案一。后兩套方案中,被試有78%選擇了方案四。我相信,你肯定注意到了,其實方案一和方案三是一樣的,方案二和方案四是一樣的,唯一的區(qū)別在于表述方式。第一種表述得到了72%的支持,意思完全相同的第二種表述只得到了22%的支持。當思維框架開始影響我們做判斷時,實際內(nèi)容對我們影響就會變得微乎其微了。無論我們能否意識到這一點,這都是事實。

至于艾德和奈德的故事,我們得出的結論很有諷刺意味:最佳選擇是讓小偷逃跑,然后叫警察——這正是我當時做的事。不過,正如我前面提到的,艾德和奈德是在情急之中作出選擇的,這多少能為他們的行為找個借口。但正如我們接下來要討論的,不在緊急情況下思維框架也能讓人把事辦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