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比較關注的政治哲學課題是:一個健全的社會,它的公共文化需要包含什么樣的道德意識?在閱讀相關文獻的過程中,斯蒂芬·平克這本《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一部人類新史》帶給我直接又深遠的沖擊與啟發(fā),回響所及,對我在道德哲學與政治哲學領域中的思路調(diào)整很有助益。這本書為什么引發(fā)我如此大的共鳴與重視?是因為它提出了一種新的歷史觀與道德觀,全面挑戰(zhàn)現(xiàn)代人對“歷史”與“道德”的理解及想象方式,從而使人類的道德感性與社會實踐都有了新的含義、新的方向。我認為,它值得所有關切歷史與道德之現(xiàn)世意義的思想者重視。有鑒于今天的中國正面對獨特的道德危機,以及重建道德的沉重挑戰(zhàn),這本書特別值得譯成中文,供中文讀者參考。
本書開題的第一句話就大膽宣稱,它“所談論的可謂人類歷史最重大之事”,這件事就是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暴力呈現(xiàn)下降趨勢”。作者進一步質(zhì)問心存懷疑的人:“如果這不叫進步,我不知道還有什么能算是進步?”的確,《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之所以引人矚目,出版之后引起廣泛爭議,正是因為作者敢于直言人類的歷史的確有進步可言,進而又提出了暴力下降作為度量這種“歷史進步”的尺度。這兩項主張都具有高度的挑釁性。承認人類在進步,就意味著正面挑戰(zhàn)了近百年來主流思潮不愿也不敢再談“進步”的相對主義、虛無主義傾向,并強調(diào)人類不僅在“改善”之中,而且這種改善從過去到現(xiàn)在乃至未來,足以構(gòu)成一部相連貫的人類進步史;如果接受以“暴力下降”作為進步的量尺,就等于是在挑戰(zhàn)習見的高調(diào)道德觀,把道德關注的核心議題從“追求德行”下移到了“減少苦痛”,所謂“改善”并非指人類已進入某種崇高的道德境界,而只是減少使用暴力,減少個人所承受的苦難而已。從這兩方面出發(fā),本書以浩瀚數(shù)十萬言提供了豐富的論據(jù)與材料作為佐證,讀來目不暇接(115張圖表、近2000個引注、上千項參考材料),堪稱一場知識盛宴。而讀完之后,讀者或許不會完全接受書中所表述的這兩項主張,不過,經(jīng)此論辯的洗禮,你的歷史觀與道德觀都會與此前大為不同。
面對這樣一本篇幅巨大的著作,讀者在開始閱讀之前會需要一幅簡明的地圖。在“前言”里,作者對全書的主要結(jié)論提供了一個“預覽”,讀者可以參考。在此,我想簡要地綜述全書的論證架構(gòu),對閱讀或許也有一些幫助。
本書的主旨在于證明,人類歷史可以看成“暴力在降低”的歷史。這個主旨涵蓋了兩件工作:一是設法顯示歷史上暴力的確在降低,二是設法說明這種“降低”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
針對第一件工作,作者舉出了五千年來人類歷史的六大“趨勢”,每個趨勢都顯示了暴力在降低。這六項趨勢我們稍做簡化,大致如下:
首先他指出,考古學家檢視遠古掩埋場挖掘出來的遺骸殘骨,發(fā)現(xiàn)在國家組織尚未出現(xiàn)的漫長時代里,因暴力沖突而導致死亡的比例約為15%,可是到了烽火連天的20世紀,戰(zhàn)爭造成的死亡只達全世界人口的3%;在尚未形成國家的原始部落社會中,每10萬人有500多人死于暴力沖突,但即使在20世紀遭戰(zhàn)火嚴重蹂躪過的德國、俄國,這個數(shù)字也只有130人。平克稱這個演變?yōu)?ldquo;平靖進程”,他將其歸功于中央政治權(quán)威,也就是某種“國家”的建立。
第二個趨勢是個人之間暴力相向的情況在降低。從歐洲的中世紀到今天的西歐社會,兇殺案的比例從每10萬人每年超過100件(這是14世紀的英國牛津,也是美國西部在開發(fā)時期的情況),降到了20世紀50年代的每10萬人08件。這種轉(zhuǎn)變,平克借用社會學家諾貝特·埃利亞斯(Norbert Elias)的術(shù)語,稱之為“文明的進程”,其原因包括了政府的治安、司法力量的提升,以及經(jīng)濟的基礎從農(nóng)業(yè)(土地)轉(zhuǎn)向貿(mào)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