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等收入者群體與社會治理(5)

城市社會治理 作者:李友梅等


首先,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以儲蓄為主的生活態(tài)度,甚至開始認同賒賬購買、分期付款等西方常用的消費方式,住房與汽車消費對他們而言已經不是天方夜譚;其次,他們的消費習慣也有所變化,以前提倡“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勤儉節(jié)約是一致的社會認同,而現在的年輕人普遍追求時尚與新潮,身上穿幾件名牌成為事業(yè)成功的標志;最后,他們的消費對象也有所轉移,從物美價廉轉向物有所值,價格高一點可以接受,關鍵是買到的東西要能夠體現品位與價值,使自己有愉快的享受(薛求知、諸葛輝,1999:174)。在中等收入者群體的消費超前的問題上,李春玲持有疑義。她研究發(fā)現,雖然中等收入者群體在消費水平和消費行為偏好方面顯示出明顯特征——追求舒適、享受和有文化層次的生活方式以及對住房、汽車和其他中高檔家庭耐用品的強烈擁有欲望,但注重感觀和物質享受的消費偏好并未促使中等收入者群體走向超前消費和炫耀消費。中等收入者群體家庭的收入與消費支出比例說明大多數中等收入者群體家庭保持著適度的、可持續(xù)的或逐步提升的消費水準(李春玲,2011:218)。

中等收入者群體將消費作為他們建構自我認同的一種策略。孟蕾(2007)指出了中等收入者群體對于身體的關注,對于形體美的追求。普通大眾在社區(qū)空地上鍛煉,而中等收入者群體則是去健身房,因為他們已經開始接受“你的身體成為你社會等級的宣言”的觀念。對于中等收入者群體的女性而言,包括化妝品、香水、服飾、美容等在內的“美麗消費”則尤其重要。有些白領麗人每年在“美麗”上的消費相當可觀,她們擁有信用卡、銀行卡以及各種商場、美容院的金卡、貴賓卡或打折卡,成為名副其實的“卡通人”(孟蕾,2007:23)。

周曉虹則指出,這種刻意地想要表明自己身份的消費是由于當下社會中的中等收入者群體沒有占據豐厚的生產資料。新中等收入者群體在他人公司或國家公務機構中從事獲取薪水的工作、收入的人生模式,決定了他們的消費一般不會在生產資料領域,而只能在生活資料領域(所以,有房、有車常常是他們有“產”的重要標志)。加之他們看重社會聲望,用米爾斯的話說,存在著強烈的“地位恐慌”;同時他們又常常是時尚性傳播媒介的主要受眾,因此同其他群體相比消費上的前衛(wèi)性是十分明顯的。因為中等收入者群體多數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們在消費方面還表現出明顯的追求生活品位和格調的趨勢。

根據2008年、2009年中國家庭動態(tài)跟蹤調查數據,我們就北京、上海和廣東中等收入者群體家庭和低收入者群體家庭的消費情況進行了比較研究。表6-1所列數據顯示了各群體家庭支出和消費情況。本部分所指的各群體分為中等收入者群體和低收入者群體兩個群體。需要說明的是,2008年和2009年的調查中分別詢問了受訪者在上一年全年的消費情況,因此接下來顯示的是2007年和2008年這兩個群體的消費特征。數據顯示,從總體上說,中等收入者群體家庭的消費水平明顯高于低收入者群體家庭。在2007年,中等收入者群體的家庭總支出是低收入者群體的32倍,為74967元。在2008年,中等收入

表6-1各群體家庭支出、消費情況比較單位:元,%支出項目2007年2008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低收入中等收入總支出234810749670312920782290食品消費298173318294衣著34352541日常品43325648醫(yī)療884510562交通通信8075103147教育、文化、娛樂、休閑916293104住房154296154247雜貨、服務13070615非消費性支出18325912416其他支出16161726者群體和低收入者群體的家庭總支出都有所增加,低收入者群體比中等收入者群體增加得要多,但是中等收入者群體的家庭總支出仍是低收入者群體的25倍,為78229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