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收入與家庭消費支出之比也是反映家庭消費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biāo)。家庭消費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越小,表明家庭經(jīng)濟狀況越寬裕,并將較多的資金積累用于儲蓄或投資,同時也意味著這類家庭有能力進(jìn)行昂貴物品的消費(如購房、購車等)或長遠(yuǎn)計劃投資消費(如送子女去國外留學(xué)等)。中等收入者群體是介于高收入者群體和低收入者群體之間的人群,是消費的新生力量,是時尚消費的領(lǐng)跑者,是現(xiàn)代消費理念的倡導(dǎo)者。圖6-1顯示了中等收入者群體和低收入者群體的家庭年收入、年消費以及家庭結(jié)余的平均數(shù)額。中等收入者群體的家庭只把80%左右的收入用于消費,另外的20%作為家庭的經(jīng)濟結(jié)余。這表明中等收入者群體的消費是理性的。而低收入者群體家庭在2008年的收入比支出要小,這說明低收入者群體要動用儲蓄或借款才能維持生活。這一結(jié)果也表明,中等收入者群體在社會經(jīng)濟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隨著這一群體的消費需求不斷上升,我國的消費經(jīng)濟將不斷發(fā)展。從20世紀(jì)90年代后期,隨著住房商品化的頭炮打響后,我國房地產(chǎn)因為中等收入者群體現(xiàn)代消費理念的推波助瀾而火了一把。除了樓市外,我國汽車業(yè)也隨著中等收入者群體數(shù)量的激增而火爆起來。中等收入者群體的平均消費水平也比低收入者群體的平均消費水平高出很多,是購買房產(chǎn)、汽車、奢侈品等商品的潛在消費群體,他們在實現(xiàn)了自我生活品質(zhì)高級化的同時也促進(jìn)了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
圖6-12008年中等收入與低收入家庭的年收入與支出對比
表6-1顯示了兩個群體的家庭支出事項,也就是家庭的消費結(jié)構(gòu)。雖然中等收入者群體在所有支出項目上的消費水平都高于低收入者群體,但是各項消費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與低收入者群體的家庭比較起來差異并不大。
從表6-1中可知,食品消費依然是各群體的最主要消費事項,但是中等收入者群體的食品消費水平明顯低于低收入者群體。根據(jù)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食品消費為個人最低層次的需要,收入越低的人越會去追求最低層次的需要。在2007年,中等收入者群體的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為173%,比低收入者群體低125個百分點;而在2008年,中等收入者群體的家庭食品消費水平大幅度上升,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為294%,比2007年上升121個百分點。低收入者群體的家庭食品消費水平也上升為318%,中等收入者群體的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仍低于低收入者群體。
在衣著支出方面,無論是2007年還是2008年,中等收入者群體的消費水平和低收入者群體的消費水平差距不大。無論是2007年還是2008年,中等收入者群體的日用品支出占總支出的比例低于低收入者群體,而且兩者的日用品消費在2008年都有所上升。
在醫(yī)療支出方面,中等收入者群體與低收入者群體之間有比較明顯的差別,但不論是中等收入者群體還是低收入者群體,兩者在2007年、2008年與自身的比較中基本沒有變化,維持在正常水平。從表6-1中可以看出,在醫(yī)療消費占家庭總支出的比例方面,中等收入者群體比低收入者群體低4個百分點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