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還要科學制定社會組織的發(fā)展規(guī)劃,大力發(fā)展以中等收入者群體為主的社會組織,不斷提高社會組織的規(guī)范化建設,加強中等收入者群體參政議政的能力培養(yǎng),培育中等收入者群體創(chuàng)立和參與社會組織各項活動的熱情,形成支持社會組織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等。
參考文獻
陳映芳:《行動力與制度限制:都市運動中的中產階層》,《社會學研究》2006年第4期。
狄煌:《合理界定中等收入者》,《經濟參考報》2003年2月18日。
管前程:《新社會階層政治參與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9。
國家統(tǒng)計局城調總隊課題組:《6萬~50萬元:中國城市中等收入群體探究》,《數據》2005年第6期。
何玲璐:《中間階層還是中產階級?——對中國中間階層的一些思考》,《天府新論》2007年第S1期。
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研究所課題組:《中等收入者的概念和劃分標準》,《宏觀經濟研究》2004年第5期。
胡飛、周坤:《基于城市低收入者群體生活方式的資源重組分析》,《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6期。
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chuà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新局面》,《人民日報》2002年11月8日。
李春玲:《中產階級的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廣州社會科學》2011年第4期。
李正東:《試論中國中產階級——當前中國社會轉型進程中社會結構正好的動態(tài)探索》,《廣東社會科學》2001年第2期。
林弘:《讓中等收入者多起來》,《中國經濟信息》2003年第10期。
陸學藝:《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孟蕾:《中產階層的消費與生活》,《領導文萃》2007年第9期。
衢州市國家稅務局課題組、吳境、諸葛均:《當今中國中產階層價值觀探析》,《觀察與思考》2012年第6期。
師鳳蓮:《培育中產階級 構建和諧社會》,《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蘇海南:《努力擴大我國的中等收入者比重》,《宏觀經濟研究》2003年第4期。
孫秀林、雷開春:《上海市新白領的政治態(tài)度與政治參與》,《青年研究》2012年第4期。
王武林、王涵:《我國中產階級及其社會功能芻議》,《經濟師》2008年第2期。
巫肇勝:《中國中產階層的冷漠研究》,《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7年第4期。
肖文濤:《中國中建階層的現狀與未來發(fā)展》,《社會學研究》2001年第3期。
徐泅河:《社會中間階層論綱》,《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6期。
薛求知、諸葛輝:《跨國公司與中國中產階級的形成與發(fā)育》,《管理世界》1999年第4期。
薛求知、諸葛輝:《跨國公司與中國中產階級的形成與發(fā)育》,《管理世界》1999年第4期。
葉國平:《完善新社會階層有序政治參與的對策思考》,《前沿》2008年第8期。
袁浩、劉緒海:《社會組織治理的公共政策分析》,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張宛麗:《中國中等收入階層的特征》,《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年第4期。
趙光俠:《低收入者群體的消極心態(tài)與執(zhí)政黨認同的建構》,《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
鄭興明:《論美國中產階級的成長規(guī)律性及其對我們的啟示》,《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4期。
周曉虹:《中產階級:何以可能與何以可為?》,《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第6期。
周曉虹:《中國中產階層調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
朱虹:《生活方式的變遷與手機社會功能的演變——基于中低收入者群體的調查分析》,《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
朱慧卿:《試論擴大我國中產階層的有序政治參與》,《山東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
朱靜燕:《中產階級與日常生活審美化之關系探討》,《齊魯藝苑》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