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但有些職務卻是閑職,工作輕閑,一天當中,大半天的時間都是用來上網(wǎng)聊天的。這樣的工作固然不必付出太多的精力,但在這樣的崗位上更需要有一個好的耐性,否則,斗志就會被這種清閑消磨殆盡。
面對沒任務沒要求的崗位,一個渴望發(fā)展的職員要學會主動找事情做。要知道,任何工作,即便看起來不起眼,也是對能力的一種鍛煉。“混跡”職場,能力才是最可靠的靠山。做個有用的人,到什么時候都不會吃虧。
從前,有三個流浪的人,一個叫牧童,一個叫樂天,一個叫清道,他們無家可歸,一起來到一個寺廟,都請求長老收留他們,讓他們在寺廟里做弟子,長老看他們十分可憐,于是就答應收留了他們。長老答應他們以后只對他們說了一句話:“我只是暫時收留你們,但能否真正留下,還需要依靠你們自己。”說完,長老就走了。這三個人進了寺院后,一天,寺院里來了一個相貌清秀的男子,仿佛是趕考人,他請求在寺院里居住幾天,長老答應了他。白天,他就坐在寺院中的椅子上和那個叫牧童的人聊天。他問牧童:“你覺得在這里的生活有意思嗎?”牧童聽了笑笑道:“當然沒意思,不過在這里可以有飯吃、有衣穿、有床睡,總比在外面流浪要好得多。”男子繼續(xù)問:“既然你覺得沒意思,那為什么不在寺院里做一些事情呢?這樣你的生活不是更有意思了嗎?”牧童說:“找一些事情做干嗎?反正長老也沒給我安排事情做,既然沒給我安排,我干嗎還要沒事找事呢?”男子聽了他的話,笑了……男子又問那個叫樂天的人說:“你覺得寺院里的生活有意思嗎?”樂天和牧童的回答一樣:“當然沒意思,不過在這里可以有飯吃、有衣穿、有床睡,總比在外面流浪要好得多。”男子繼續(xù)問:“既然你覺得沒意思,那為什么不在寺院里做一些事情呢?這樣你的生活不是更有意思了嗎?”樂天說:“有事可做雖然可以打發(fā)時間,但那樣太累了,何苦讓自己這樣勞累呢?像現(xiàn)在這樣,有吃、有穿,而且還不用做事,豈不是更好嗎?”男子又問清道:“你覺得在寺廟里的生活有意思嗎?”清道回答道:“當然有意思啊,這里很清凈,白天的時候我可以打掃一下寺院,去不遠處挑水,中午做飯,還可以讀一些經(jīng)書,或者聽聽長老講佛經(jīng),我覺得沒有任何地方會比在這里工作更有意思的了。”男人繼續(xù)說:“你做這么多工作,豈不是很累,長老怎么給你安排這么多的活呢?”清道聽了說:“這不是長老給我安排的,這些都是我自愿做的,沒工作,沒要求,不等于沒事可做。”最后這三個流浪的人,可想而知,只有第三個——清道,留在了寺院里。
工作對每個人的意義都是非凡的,有的人職位平凡,卻用偉大的心去創(chuàng)造不平凡的業(yè)績;有的人職位超然,但卻沒有一顆進取的心。故事中的三個人代表了職場中的兩種人,一種是無事可做、沒有目標的職員;另一種則是沒任務沒要求同樣有事可做的人。第一種人的生活沒有方向,用混日子來形容再貼切不過;第二種人則能在平凡中看清自己的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一下,你是哪種人?如果現(xiàn)在你是第一種人,那么為了美好的未來,就從現(xiàn)在開始改變;如果你是第二種人,那么請繼續(xù)保持,并不斷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