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印度,在古老的中國,教育它的宗旨,它的終極目標,是求智慧。佛法傳到中國之后,帶動儒跟道,都是追求智慧。智慧從哪來的?經(jīng)典上告訴我們,智慧是我們自性里本來具足的?!度A嚴經(jīng)》上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敝v得很清楚、很明白。
“如來”是講自性,不是別人。我們自性里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今天我們講的能力、技術能力,相好,我們現(xiàn)在一般人講福報,沒有一樣不圓滿。現(xiàn)在為什么我們會有差別?我們跟佛、跟法身菩薩相比,天壤之別。這是為什么?佛告訴我們,“但以妄想執(zhí)著而不能證得”,這一句話道破了。真的,我們有妄想、有分別、有執(zhí)著,所以自性里本具的智慧德相就不能現(xiàn)前,這個東西把它障礙掉了。
所以佛教我們?nèi)齻€方法,破這三個障礙。教我們戒,持戒如果清凈能破見思煩惱。見思煩惱是執(zhí)著,能破執(zhí)著,恢復清凈心,清凈心能現(xiàn)前,清凈心是本心,清凈心是福報。諸位要記住,我們想求福,心不清凈沒福,心清凈了福報就現(xiàn)前。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有福,在社會上有地位有財富,心不清凈,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有地位有財富,心地清凈,那是真的,他真享福。第二教我們修定,修定能破塵沙煩惱,就是分別。得什么?得平等。這《無量壽經(jīng)》上講的“清凈平等覺”,得平等。平等心現(xiàn)前,平等是大定,不起波浪,平了,那是菩薩境界,這提升了。最后佛教給我們覺,正覺,覺而不迷,覺能破根本無明,成佛了,回歸自性了。
佛教我們?nèi)齻€方法,戒、定、慧。所以佛經(jīng)上常說:“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必澙镱^最嚴重的是執(zhí)著,瞋里頭最嚴重的是分別,癡里頭最嚴重的是妄想。佛教我們這個方法破這三種障礙,我們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能都現(xiàn)前了,不是向外求。所以佛法稱為內(nèi)學,佛經(jīng)稱為內(nèi)典,它不向外的。對內(nèi)求智慧,向外求的是知識。
知識跟智慧是兩樁事情。西方人他們的教育求知識,不是求智慧。智慧是從戒定慧里面來,知識確實是從我們的意識心(來)。我們用心去研究,搞這個,它跟戒定慧脫節(jié),它里頭沒有戒定慧。東方教育重視戒定慧,特別是佛教。
(第九十二集)
我們在經(jīng)典里面看到釋迦牟尼佛的一生行誼。他是什么身份?用現(xiàn)在人的說法,他是個教育家,是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家。為什么說他是多元文化教育家?他教學不分國籍、不分種族,也不分宗教,任何宗教信徒乃至于傳教師,跟釋迦牟尼佛學習,釋迦牟尼佛沒有叫他改變宗教。
釋迦牟尼佛教的是什么東西?教的是智慧,統(tǒng)統(tǒng)可以接受。我們在經(jīng)典里面看到,當時有很多宗教傳教師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學生。智慧能幫助你解決問題。教育跟任何宗教都不會發(fā)生沖突,尊重宗教,不反對宗教,這個我們首先得認識清楚。我們跟釋迦牟尼佛學習,求什么?兩個字,一個是智慧,一個是福德。所以“皈依佛,兩足尊”,這個“兩”就是智慧跟福德。這兩樣都圓滿那就叫成佛,智慧圓滿了,福德圓滿了。怎么可能圓滿?這就是問題了??赡埽∵@個事情佛知道。佛知道宇宙怎么來的,佛經(jīng)上講宇宙的源起,跟現(xiàn)代的科學可以說已經(jīng)幾乎完全相應了。佛認識一個東西,在哲學里面講(叫)宇宙萬有的本體,這個本體一直到今天,哲學家都在摸索,很多種講法,沒有辦法講得圓滿。
(第五百八十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