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時代周刊1971年、1987年兩期反映這一主題的封面)
田中角榮上任后,堅決貫徹自己的意圖,認為日本在紡織品方面作出讓步不可避免,應以此為談判籌碼說服美國"同意返還沖繩",并放松對日本其他產品的進口限制。他拿出了大平正芳和宮澤喜一所沒有的果敢手腕,僅用三個月就徹底解決了日美紡織品出口爭端問題。雖然日本國內的紡織業(yè)者多有不滿,但事后來看田中的策略有助于日本經濟的轉型升級——在附加值低的紡織品出口上貌似輸了一著,卻優(yōu)化了其他行業(yè)的對美出口環(huán)境,緩和了日美貿易矛盾,對日本經濟的沖擊并沒有預想的大。田中角榮再一次證明了自己的判斷力和決斷力,為自己加了一分。
總的來看,無論我們如何評價田中角榮本人的階級立場,他在擔任大藏大臣、自民黨干事長和通產大臣期間,所展現出的個人魅力和政治能力,都是可圈可點的。加上田中角榮善用"金權政治",其派閥首領勢力不斷擴張,以至于到1972年佐藤派正式分裂為田中派和福田派時,前者擁有議員82人,后者僅22人,黨內其他派閥大平正芳、中曾根康弘等人均傾向于支持田中?;谧约簩ψ悦顸h黨內政治的理解,田中角榮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四分之一理論",既只要掌握自民黨政治力量的1/4,就大致可以在自民黨內擁有決定性的話語權。果不其然,在后來舉行的黨內大選中,田中角榮盡管沒有獲得原派閥領袖佐藤榮作的支持,依然以絕對優(yōu)勢順利當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