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學學那些手勢(1)

讀懂孩子的身體語言 作者:蘇珊·奎利姆


關于那些可以表達意思的手勢,我們是否需要教會孩子們怎么使用?其實不必。孩子們大多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各種手勢,尤其是在上小學前的幼兒園時期,孩子們還不能自如地使用語言,這時使用各種手勢可以幫助他們完完整整地講完一個故事。如果孩子在幼兒園或學校里,由于沒有用好手勢跟老師或同學溝通受阻,面對沮喪的孩子,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家里讓打手勢成為孩子表達意思的“保留節(jié)目”,并盡量教他們準確、清晰和正確地使用手勢表意。(讓孩子坐好,慢慢地用小幅度的手勢教給他,比正兒八經地像上課似的教導孩子,效果要好得多。)

身體語言的標點

當我們說話時,我們的動作信號起到強調或者暫停的作用,就像文字表達中標點符號的作用。伴隨著孩子成長的過程,他會模仿周圍人說話時的動作,不過其實出生時他就會一些“基本功”了:波士頓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八天大的時候,嬰兒就會隨著別人說話時詞與詞之間停頓的節(jié)奏移動身體;并且即使遠在中國或者意大利的嬰兒也是一樣的!一個更加引人注目的現(xiàn)象是嬰兒只有在人們說的話有意義時才會那樣動;如果周圍的人胡言亂語的話,嬰兒就會變得非常迷惑而停止運動。下面是一些典型的“標點符號”動作。

孩子說話的內容

典型的“標點符號”動作

專門強調的詞:“媽媽”,“可愛”

在說話開始或結束時眨眼睛

感情上非常重要的詞匯:“我要那個!”

挺直的脖子、眼或手的動作,變換支撐腳

描述性詞匯:“大”,“紅”,“軟”

撐起眼皮

在重要句子的起始

站立位置的小幅變化

句子的中間停頓,“逗號”起作用的地方

向前或向后傾斜

句子的結束

手和頭的組合動作

問題

挺直的脖子,抬眉毛

感嘆

急劇的手部動作或轉頭

結束思考,文章中段落的節(jié)點

站立位置的大變化,轉換腿部或身體的動作

結束一個話題,換另一個話題

搖頭或扭頭

輪到一個孩子說話、結束時

擺手并轉身向下一個要說話的人

其實,鼓勵孩子使用身體語言的最佳方法,就是讓他產生成就感。你時刻讓他知道,他跟你邊打手勢邊說話,比起光說話更能讓你明白他的意思。所以,家長們要注意啦,你的孩子也許正隨時隨地告訴你他腦子里的念頭呢!放學回家了,如果他邊漫不經心地揮著手,邊說起今晚一項項要完成的作業(yè),那很有可能是他記不清到底有哪些作業(yè)要做了,這時候你可以試探地問他:“需要我?guī)湍阕聊プ聊??”如果他能?個手指頭數(shù)清楚有多少項任務要完成,這就值得大大地表揚一番,那說明他頭腦清晰,并準備好要完成相應任務了。你也可以像他一樣伸出手指頭,提醒他下一個該做哪科作業(yè)了,這樣一來,孩子會感到與你的溝通輕松愉快,也樂于接受你的建議和管教。

當然,與孩子在一起,我們應該永遠追求一個原則——讓一切變得饒有趣味和富有吸引力。想學習真正有趣而實用的手勢,那么去看看市場上的小販們是如何打著手勢討價還價的吧;旅行中或看電視時,不妨注意觀察意大利人說話時那生動風趣的手部動作!和你的孩子一起試試度過一個“無聲”之夜,只用手勢來告訴彼此今天一天都發(fā)生了哪些事。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有一種身體語言能夠幫助嬰兒在學會說話前與他人進行交流。學界對此還沒有定論,但是在我看來,這種語言系統(tǒng)的締造者似乎忘記了一個事實,按照人類發(fā)展的規(guī)律,即便我們家長愿意耐心聆聽,嬰兒并不具備向他人提出要求和需求的能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