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情緒源自身體內部,然后表露在我們可以看到的外部身體上。淚水,皺眉,大口喘氣,瞠目結舌,卷起舌頭做嘔吐狀,這些明顯的身體信號,像白天的陽光一般清晰明確,是人體用來向外界求救的信號。
人的有些情緒是生來就有的,從出生起,我們就可以無師自通地生發(fā)情緒,它們與人的基本生存息息相關。痛感、惡心和滿足感,這些熟悉的情緒和感覺你可以輕易從一個嬰兒身上發(fā)現(xiàn),而如果不具備這些情緒的寶寶,可能會遭到自然選擇的淘汰。出生六周后,甜美的微笑開始綻放在寶寶的臉上,試想,不會笑的寶寶,也就不那么容易吸引別人的注意,得不到別人更好的照顧,也就無法舒適地生存。而對陌生人的畏懼感,寶寶要長到3個月才能體會并表露,寶寶們必須通過表示害怕引起父母的注意和關注,從而獲得保護。還有一些人的重要的情緒,比如悲傷、驚訝、憤怒和快樂,包括更復雜一些的,像是愧疚、嫉妒、后悔和怨恨,隨著時間推移,孩子慢慢成長,這些會慢慢地進入他們的大腦,表露在他們的身體語言中。
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孩子擁有完全一致的情緒表露方式。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已經(jīng)證明了這一結論,他曾制作過一個表格,繪出了16種表露情緒的身體語言,請游歷全球的教會傳教士把它分發(fā)給世界各地的信徒,在他們返回到英國時告訴自己,有多少人可以理解表格上的身體語言表達。結果,天涯海角的人們都能夠理解得八九不離十,因此,達爾文的假設得到了驗證——世界上絕大部分的人們使用相同的身體語言來表達相同的情緒。如果你的孩子拒絕做什么事,他會牢牢地繃緊嘴巴——從剛出生幾分鐘到現(xiàn)在,無論他生在美國還是喀麥隆,這個表示拒絕的動作都是不變的。
但是,還有一些身體信號不是生來就有的。孩子周圍的許多事物,都是他學習和模仿的對象,學習怎樣體會以及怎樣表達:父母的行為,與朋友的交流,電視上看到的,還有他的小圈子,他所生活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他的宗教信仰,林林總總,一切都是他學習情緒表達的源泉。孩子學會了哭泣的最佳方式(男兒有淚不輕彈;淑女們可以哭,但哭的時候“別聳鼻子,要拿手帕輕輕地拭掉眼淚”)。孩子懂得了宣泄怒氣的最好方式(女孩子要用平和低緩的聲音,配上憂傷心碎的表情;男孩嘛,發(fā)火時不妨更有攻擊性一點,但是來得快去得也快才顯得大度)。孩子知道了如何展示自己的驕傲(如果他是個英國人,輕描淡寫是最好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