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爾的88毫米炮和坦克進行了激烈抵抗,但參與十字軍行動的部隊和澳洲守軍會合,他們于11月26日到27日離開托布魯克,接著于12月7日解除德軍對該港的圍攻。
在戰(zhàn)斗當中,盟軍飛機戰(zhàn)果不佳,要不是因為德軍裝甲部隊的燃料補給量有限,也許為攻勢進行的空中支援不會那么有效。另外,補給問題迫使隆美爾帶著德國空軍的單位一起退到班加西后方,當中有些被迫撤至西西里島上的基地。十字軍行動之所以能成功,大部分原因是多虧英軍船艦和飛機有效地阻止德軍補給跨越地中海。這些部隊以馬耳他為基地,如果盟軍繼續(xù)掌握馬耳他的話,軸心國部隊在這個戰(zhàn)區(qū)里就不會再有任何勝利,因此馬耳他再度吸引了德國空軍的注意力。
目標:馬耳他
隨著克里特島、南斯拉夫和希臘全部落入德軍手中,第10航空軍將軍部(Fliegerkor-ps)從西西里搬遷至雅典(Ath-ens),并將下級單位分散到德國、希臘和克里特島等地,馬耳他因而在1941年5月間獲得了一些喘息空間。盟軍運輸船隊在通過馬耳他時的阻礙相對較小,雖然意大利空軍專門進行對艦攻擊的魚雷轟炸機(Aerosiluranti)技巧高超,對盟軍而言意味著持續(xù)且致命的威脅,但意大利水面船艦和潛艇卻有著本身的難題。當物資(Substance)船隊于7月24日靠岸時,在運載的貨物當中有6架劍魚式機,還有第272中隊英俊戰(zhàn)士式機的分隊,使得馬耳他可以開始扮演攻擊性角色;到了8月初,馬耳他島上的航空兵力迅速擴充。在9月期間,長戟(Halberd)船隊在魚雷轟炸機的精準攻擊中殺出一條血路,送來了重達5000噸的貨物,當中包括充足的燃料,可以支撐至1942年5月。然而,一直到1942年8月初,運輸船隊才能再次為馬耳他運輸補給。
馬耳他的反航運作戰(zhàn)持續(xù)對軸心國運輸船隊造成惡劣影響,隆美爾在9月間就抱怨沒有獲得充足的補給,且必須采取某些措施來保護運輸船隊,結果隆美爾的抱怨遲至1941年10月才得到回應,希特勒下令將U艇派至地中海。另外隆美爾也堅持主張德國空軍的兵力應該增強,并調派回西西里。12月,馬耳他再次遭受德國空軍轟炸機的襲擊,而U艇也展開無情的作戰(zhàn),英軍被擊沉的船艦中有一艘就是皇家方舟號。
1942年1月,德軍轟炸馬耳他的機場,導致英軍將威靈頓轟炸機撤出,但颶風式戰(zhàn)斗機依然留在當?shù)匾跃S系防御力量。德國空軍的戰(zhàn)斗機開始集結,Bf-109F-4熱帶型(Trops)加入位于西西里的第2航空軍,使飛機總數(shù)提升至425架。德國空軍在當月以每天65架至70架轟炸機的方式攻擊馬耳他,由Bf-109戰(zhàn)斗機護航Ju-88A-4,另外也發(fā)動戰(zhàn)斗轟炸機攻擊和空中掃蕩任務。跟Bf-109F相比,颶風式Mk II顯然已經過時,直到3月7日15架噴火式Mk VB從百眼巨人號(Argus)和老鷹號(Eagle)飛來才解除這一困境,而老鷹號在3月21日又帶來另外9架噴火式Mk VC。
當3月23日一支來自亞力山大港的運輸船隊試圖靠岸時,戰(zhàn)斗變得更加激烈。噴火式和颶風式在整個3月內隨時升空作戰(zhàn),獲得了程度不一的戰(zhàn)果,而只要是具備任何重要性的目標,從航運到跑道,全都遭受幾乎是不曾間斷地轟炸。3月29日,老鷹號又成功地穿越德軍封鎖,帶來7架噴火式Mk VC,等到每次都超過250架飛機的德軍空襲變成常態(tài)之后,丘吉爾終于獲得許可能派出美軍的胡蜂號(Wasp),企圖一口氣運送47架噴火式Mk VC。
舉足輕重的噴火式
只有在奪取制空權的狀況下,才有可能拯救馬耳他,而噴火式看起來就是達成此目標的唯一救星。這些噴火式配備了桶形油箱(ferry tanks),在保持無線電靜默的狀況下于4月20日清晨從胡蜂號上起飛。這艘航空母艦在阿爾及爾(Algiers)近海逆風航行,而飛機必須飛越達1125千米的距離才能抵達目的地。大約有46架噴火式成功飛抵馬耳他,但無線電靜默狀況已經被打破,德國空軍正等著和噴火式戰(zhàn)機一決雌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