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6)

看法與說法 作者:李瑞環(huán)


像曹雪芹寫的《紅樓夢》,可以說是一部18世紀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知識的淵博。他不僅對于詩詞歌賦、繪畫、工藝美術,而且對于建筑、園林、花卉、醫(yī)藥、烹調以及農業(yè)知識等等幾乎樣樣精通,無所不曉。魯迅、郭沫若、茅盾都是學貫中西、通古博今的。郭沫若少年時代,就可以把《千家詩》、《唐詩三百首》、《詩經》全部背出來。茅盾20歲時就對“四書”、“五經”、《資治通鑒》、“九通”(清乾隆年間,將官修《續(xù)通典》、《續(xù)通志》、《續(xù)文獻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獻通考》六書與前代的《通典》、《通志》、《文獻通考》合稱為“九通”。)熟悉得很。而我們現(xiàn)在的情況如何呢?據(jù)我了解,有相當多的同志功夫下得不夠,有的人可以叫做不讀書,不看報,這正是許多作品、表演思想淺薄、內容缺乏的一個重要原因。前兩天,我找?guī)孜蛔骷伊奶?,大家講了這樣一個意見,天津現(xiàn)有的作家中相當多的人功底不厚,知識面較窄,照此下去,創(chuàng)作水平的提高將會受到很大限制。一些老作家語重心長地提出作家“學者化”的問題。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下決心迅速改變,在整個文藝界形成一種刻苦學習、勤奮讀書的好風氣。不論是搞創(chuàng)作的,還是搞表演的,都要抓緊時間,系統(tǒng)地讀一點書,廣讀博覽,用人類各方面的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質。除了學習馬列主義外,要讀點文學,讀點歷史,既看正史,也瀏覽各種野史,了解古今變遷,風土人情,體察各個層次人們的思想感情。這樣,在創(chuàng)作和演出的時候,才能真正進入角色,作品、表演才不淺薄,才富有感染力。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創(chuàng)作出流芳后世的鴻篇巨著。再拿練功學藝來講,不少單位存在著懶散松垮的現(xiàn)象,至今沒有形成一種刻苦鉆研技藝、精益求精的局面。今天張君秋同志也在座。我看過他教徒弟的錄像,都70歲的人了,一招一式,招招都見真功夫,那種對藝術精益求精的刻苦精神,讓人看了十分感動。而我們有些同志就相差太多了。大冬天練功時,老師教得渾身大汗,只穿著背心,而有些年輕同志卻穿著棉大衣還喊冷?!皹I(yè)精于勤,荒于嬉”,沒有一股子勤學苦練的勁頭,沒有一顆永不衰竭的進取心,想在事業(yè)上有所成就是不可能的。我愿意重復引用魯迅先生告誡青年作家、藝術家的一段話:千萬不要把文學藝術當作一種敲門磚,出了一兩本詩集或小說集,取得一點小成績,就放棄艱苦的努力,以為用一年半載、幾篇文字和幾本期刊就可以立下“空前絕后的大勛業(yè)”。我們希望文藝界的所有同志,都要進一步振奮起來,發(fā)揚堅韌不拔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努力攀登文學藝術的高峰。特別是一些有條件、有作為的文學家、藝術家,要舍得下功夫,以“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像一位大文豪講的那樣,蘸著自己的血和汗,寫出一些跨越時代的傳世之作,搞出一批經得起時間檢驗、流傳久遠的戲劇和表演藝術作品。希望大家為了繁榮祖國和天津的文藝,爭當披荊斬棘的先鋒和沖鋒陷陣的闖將。

《齊心合力繁榮文藝——在天津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文藝創(chuàng)作座談會上的講話》(1986年6月28日)

不靠高質量的東西取勝,而寄希望于下令轟,這是藝術上無能的表現(xiàn)。

精神的東西只能用精神去戰(zhàn)勝,除特殊情況外,一般不要用行政命令去槍斃一個戲。我們有些同志有個毛病,他們不是使勁創(chuàng)造出好的東西去占領陣地,而老是想讓領導拍板、下令把別的東西轟走。他們這樣做的出發(fā)點或許可以理解,但方法不對頭。你有本事,拿出高水平的東西取而代之。不靠高質量的東西取勝,而寄希望于下令轟,這是藝術上無能的表現(xiàn)。

《同天津市新聞、文藝、出版工作者座談時的插話》(1989年10月7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