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春,世昌患膀胱炎,醫(yī)生建議到北平治療,世昌因恐被日人劫持,堅持不去,遂成不治。終年八十有五。國民政府特下令褒揚,文曰:“徐世昌,國之耆宿,望重群倫。比年息影津門,優(yōu)游道素??芘R華北,屢思威脅利誘,逞劂陰謀,獨能不屈不撓,凜然自守,亮風高節(jié),有識同欽……”其棺槨先是寄葬于天津桃園村原英國公墓,后同夫人一起歸葬于蘇門山東側。其墓毀于“文革”。
綜上所述,從一介書生至清朝宰相,再從民國總統(tǒng)到退耕老人,世昌以科舉起家,翰林入仕,多了幾許灑脫,少了幾許殘忍,多了幾分精明理智,少了幾分利令智昏?!吨u法》有云:在國遭憂曰愍。所以當時有好事者私謚徐世昌為“愍帝”?;仡櫰渲髡陂g,恰逢“一戰(zhàn)”結束,不久召開巴黎和會,中國以戰(zhàn)勝國被列強出賣,導致五四運動爆發(fā)。世昌夾在直、皖兩派中間,政不出國門,而內憂不斷,軍閥爭雄;外患頻仍,倭寇虎視。雖難免有“油滑世故”之譏,但仍從中周旋,以溫和待人,以寬仁行事;而此階段中國民族工業(yè)蓬勃發(fā)展,社會思想空前解放,五四運動未遭殘酷鎮(zhèn)壓,報刊雜志言論大膽。書生之優(yōu)點,往往就是有幾分氣節(jié),有幾分人性。在世昌身上,確有幾分儒家之“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在位時不曾張牙舞爪而為所欲為;下野后,淡薄寧靜而崇尚操守。曾任北洋政府總統(tǒng)府顧問的美國傳教士福開森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由衷熱愛并造詣甚深,曾稱譽世昌為“學者、書法家、政治家、士紳”,可謂恰到好處。其廣博的學識,平和的個性,對新政的向往,對祖國的熱愛,對自然的崇尚,遠非一般無聊政客可與比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