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洋翰林 3

百年滄桑話翰林 作者:邸永君


由于多年積勞成疾,1933年,樹德先生患血管硬化癥。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北京大學等高校陸續(xù)南遷,先生失去教職,從此經(jīng)濟來源斷絕,處境凄慘,衣食不完。在日偽統(tǒng)治時期,先生病無醫(yī)藥,生活無著,子女多而幼弱,因而困窘不堪,至病況不斷惡化,最終癱瘓。在病中,先生仍筆耕不輟,著成《論語集釋》四十卷。這也是先生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在序言中,先生寫道:“身患舌強痿痺之疾,足不能行、口不能言者七年于茲矣。風燭殘年,不惜汗蒸指皸之勞,窮年矻矻以為此者。”為弘揚中華固有文化,以“目難睜不能視,手顫抖不能書”之病弱殘軀,自己口述,由親戚筆錄,歷時九年,《論語集釋》終于在1942年脫稿。其傾心學術(shù)、不屈不撓的頑強精神,于此可見一斑。關(guān)于撰《論語集釋》之緣由,先生曾云:“論語一書的注釋,漢、魏諸家有各種注。自何晏論語集解行,而鄭玄、王肅各注皆廢;自朱子集注行,而集解及皇侃論語義疏、邢昺論語注疏又廢。朱子至今又八百余年,其間名儒著述訓詁義理,多為前人所未發(fā),惜無薈萃貫串之書。先生本孔子‘述而不作’之旨,將宋以后諸家之說分類采輯,以為斯書之助。在學術(shù)上力求不分宗派,茍有心得,概與采錄,以供學者研究。內(nèi)容分十類:考異、音讀、考證、集解、唐以前古注、集注、別解、余論、發(fā)明、按語。按語則是先父對諸家學說提出自己的見解。所引書目六百八十種,全書共一百四十萬言。”此書為研究《論語》之學者提供了自漢至清的詳盡資料。又對《論語》之訓詁注釋有充分考證,用各家學說闡明孔子的思想本質(zhì),為譯注、研究《論語》的學者批判繼承我國古代文化遺產(chǎn)提供了廣泛的根據(jù)。是一部研究孔子思想,特別是研究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參考書?!墩撜Z集釋》由于是口述而親戚代筆而成,錯寫與遺漏之處較多,且無新式標點。后得再版,由先生哲嗣程俊英女士和學者蔣見元先生重新???,并加標點,受到學術(shù)界廣泛好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