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yè)革命之前,人們居住在以農事為主的小鎮(zhèn),相關工作都不可避免地屬于集體性質。當時的人住在大家庭,并不常遷徙。人們出生于僵化的社會階層與分級,很少有機會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大家彼此認識,每個人都知道別人對自己的期待。大多數(shù)人不識字,依賴老者和權威人士說故事來累積他們對世界的認識。
學者西爾維亞·沙因(Sylvia Schein )在著作《好的八卦》(Good Gossip)寫道:“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可信的口語信息、嚴格的行為規(guī)范、人與人在相對較小的小區(qū)間的低流動性與親密度,讓八卦具有很大的力量。八卦往往被當成真理,而且,考慮到嚴格的行為規(guī)范,八卦可以摧毀人們的聲譽和社會地位?!?/p>
八卦的功能類似某種公共秩序。在一個人人都為了生活而住得相對來說較近的時代,人們的流動性很低,做壞事的人不太可能逃得掉。如果一個人偏離社會規(guī)范,那么他很快就會被發(fā)現(xiàn)、被八卦。如果這個人堅持不改,就可能失去社群認同,遭受宗教譴責,被鞭打或驅逐。你永遠不是一個人,這意味著你沒什么時間或理由感到孤獨。這經常造成壓抑,但也有助于確定你在世上的位置、地位及角色。正如學者阿隆·本-吉夫(Aaron Ben-Ze\'ev)寫道,八卦滿足了“部落的需要,亦即屬于一個獨特團體,并被其接受的需要”。
在前工業(yè)化社會,八卦強化了團體標準,保護社群免受弱化等破壞,讓搗亂分子乖乖安分。八卦,即談論別人私事,結果成為維護習俗與社會秩序的強大力量。八卦也提供我們跟別人比較的方式。他們賺多少錢,買些什么,在臥室里做些什么?通過這種方式,對于因為太過壓抑或害怕,以至于在日常談話不太提到的私人生活,我們反而獲得了更深的了解。
八卦在前工業(yè)時代社群的功能如此重要,部分學者甚至認為八卦可能是語言發(fā)展的推動力量。英國進化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 )在其著作《哈拉與抓虱的語言:從動物互相梳理、人類閑聊解讀語言進化》(Gossip, Groom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Language )提出了這個理論。他認為靈長類發(fā)展群居生活,主要是為了避免天敵的攻擊?!搬翎?、獼猴、黑猩猩都是陸地動物,更喜歡住在森林邊緣的開放棲地。但在這些地方,它們被天敵攻擊的風險很高……這些物種的解決之道是體型長得比一般靈長類動物大,還有更重要的一點,形成特別大的群居團體?!?/p>
巨大群體可以減少被攻擊的危險。但是群體生活需要規(guī)則和規(guī)范,以避免個體間的不斷爭執(zhí)造成對公共社會利益的傷害。正如我們所知,在大群體中和人相處相當困難,即使如鄧巴所說:“社會性是靈長類動物存在的核心。這個靈長類進化策略原則,得以將它們和其他物種區(qū)分開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