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14)

康德傳 作者:曼弗雷德·庫恩/著 黃添盛/


就如伍爾芙(Virginia Woolf)所說的,撰寫傳記是一件極其困難、甚至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因為“人生不是一直線的”。生命沒有一條客觀存在的軸線,而傳記作者正好又必須尋找這樣的直線。一本傳記有開頭、中間與結(jié)尾。它必須把可能只是湊巧連續(xù)發(fā)生的事件串連起來,為它們賦予意義或提出解釋。有些人的生命的確是有意義,有些人的人生則似乎是無意義的巧合。某個人的生活是否有意義,又是在什么意思下有意義,回答這樣的問題終究跟回答“我自己的生命有何意義”一樣困難。它們其實是同一個問題。因此,如果我們要為自己的生命尋找意義,無疑可以毫不猶豫地審視以前的人活過的生命。

當(dāng)然,沒有人可以保證,在研究過某個生命歷程后,我們一定會學(xué)到重要且寶貴的一課。我想,以一個歷史性人物的生命作為塑造我們自己的生命的模板,那是不對的,雖然的確有不少人這樣做,最后自己也成為有獨立意義的歷史角色。我們畢竟不能像選衣服一樣選我們的生活方式。但事實是,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種,而傳記似乎可以讓我們洞見它們的危機與優(yōu)勢。與許多浪漫主義者、自我標(biāo)榜的尼采主義者以及其他現(xiàn)代的探險者相比,康德的生活很不相同。這樣的生命是否有引人入勝之處,我想留待讀者自行判斷,我可以確定的是,它實際上比目前仍然普遍流行的平面卡通式的描述有趣得多。

本書在序言以下共分九章。第一章“童年與青少年時期(1724-1740)”;第二章“大學(xué)生與家庭教師(1740-1755)”;第三章“優(yōu)雅的學(xué)士”;第四章“再生及其意含”;第五章“十年的沉默”;第六章,“‘粉碎一切’的形而上學(xué)批判(1780-1784)”;第七章,“道德形而上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1784-1787)”;第八章,“與教會及王室的磨擦(1788-1795)”;第九章,“老人(1796-1804)”。我會盡可能將康德的生平與其哲學(xué)發(fā)展穿插著敘述。內(nèi)容涉及康德主要作品概述的段落,都會有清楚的標(biāo)示,因而如果讀者的主要興趣在于康德的生平的話,便可以跳過康德哲學(xué)的細(xì)節(jié),雖然我不認(rèn)為這是一個好主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