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武則天稱帝以及對“女主政治”評價(2)

中國婦女史 作者:羅慧蘭


(二)政績與過失

武則天一生從政40余年,執(zhí)掌朝政與做皇帝30余年,在政治舞臺上活躍了近半個世紀。她統(tǒng)治期間正值唐初貞觀向開元過渡的階段,可以說繼承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并為后來輝煌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其主要政績有:

1.政治上,革除時弊,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

武則天稱帝后,重視人才的選拔和使用。她認為“九域之廣,豈一人之強化,必佇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國”、“定邊疆”的人才,她不計門第,不拘資格,一律量才使用。為了廣攬人才,她發(fā)展和完善了隋以來的科舉制度,放手招賢,允許自舉為官、試官,并設立員外官。此外,她還首創(chuàng)了殿試和武舉制度,為更多更廣地發(fā)現人才,搜羅人才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條件。她的統(tǒng)治集團因此獲得并重用了狄仁杰、張柬之、裴行儉、唐休璟、婁師德等一大批才識之士,其后開元時期的治國名臣如名相姚崇、宋璟等也都是武則天時期擢用之人。如此,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始終有一批能臣干將為其效命,對武則天的成功和政權鞏固起到了關鍵作用。由于科舉出身做到高級官吏的人越來越多。大大刺激了文人參加科舉的積極性,更刺激了一般人讀書學習的熱情。開元、天寶年間“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恥不言書”的社會風氣,就是武則天時期奠定的基礎。唐人沈既濟在談及科舉制度時說道:“太后頗涉文史,好雕蟲之藝?!薄疤缶R天下二十余年,當時公卿百辟,無不以文章達,因循日久,浸已成風”。文化的普及,推動了文化藝術的全面發(fā)展。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崔融、李喬都是這個時期涌現出來的。除詩歌以外,雕塑、繪畫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2.經濟上,輕徭薄賦,發(fā)展生產。

武則天非常重視農業(yè)生產,她注意勸課農桑,主張減輕百姓負擔。還曾組織人編寫農書《兆人本業(yè)記》,頒行全國,認為“建國之本,必在務農”,“務農則田墾,田墾則粟多,粟多則人富”。她規(guī)定,能使“田疇墾辟,家有余糧”的地方官升任,“為政苛濫,戶口流移”的貶官或革職,以田地墾辟、戶口增減情況獎懲地方官吏。這樣,在她執(zhí)政的年代里,農業(yè)和手工業(yè)都得到較大的發(fā)展。民眾安居樂業(yè),人口不斷增加。據當時統(tǒng)計,永徽時全國戶數為380萬戶,到武則天臨終的神龍元年,漸增為615萬戶,幾乎增長一倍。

3.外交上,抗擊外來入侵,保護邊境安寧。

對吐蕃貴族的入侵和騷擾,武則天給予堅決的抵御和反擊。公元692年,她趁吐蕃亂之機,派大將王孝杰擊敗吐蕃,收復安西四鎮(zhèn),復置安西都護府于龜茲。之后,又在庭州設置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防,打通了一度中斷的通向中亞地區(qū)的“絲綢之路”,確立了唐帝國對天山南北的統(tǒng)治。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堅持邊軍屯田的政策,這種大范圍的長期屯田,對邊區(qū)開發(fā)、減輕人民轉輸之勞,以及鞏固邊防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當然,在武則天掌權近半個世紀的較長時期內,也有很多過失。首先,重用酷吏,獎勵告密,污吏橫行。他們刑訊逼供,濫殺無辜,使不少文臣武將蒙受不白之冤。雖然對武周政權的鞏固起過一些作用,但是,導致統(tǒng)治集團內部矛盾激化,人人自危。她放手選官,使官僚集團急劇增大,機構膨脹,必然要加重人民的負擔。她晚年好大喜功,生活奢靡,耗費大量財資和勞力。這都不同程度影響和延緩了生產力的發(fā)展。不過,這些錯誤和過失,畢竟是武則天政治生涯中的支流。她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能夠排除萬難,在統(tǒng)治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形成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社會安定,經濟發(fā)展,上承“貞觀”下啟“開元”,她的歷史功過,恰如她給自己立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只能由歷史去論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