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對武則天的評價
武則天是中國男權(quán)社會中的一朵奇葩,她不同于一般名正言順即位的男性皇帝,而是在絕對男性皇權(quán)專制制度的土壤上,冒天下之大不韙奪得政權(quán)、進而登上皇帝寶座的。她的從政之路和當(dāng)政處境都異常艱難、危機重重。多年險惡的宮闈紛爭和政治斗爭,培養(yǎng)了她的剛毅性格和殘忍、猜疑之心,而她當(dāng)政期間又始終面對著強大的敵對勢力,既有李唐政治集團的反抗,又有整個社會的輿論壓力。為了坐穩(wěn)寶座、鞏固政權(quán),她不能不以鐵腕和殘忍對付敵人,同時格外加意培植、發(fā)展自己的政治勢力;并以佛教對抗被李唐尊奉為國教的道教,為改朝換代和當(dāng)女皇制造“順天應(yīng)運”的輿論。不難看出,她是一個聰明過人,性格剛毅、精通謀略同時又有鐵腕手段的政治家。
武則天身后千年以來,“牝雞司晨”的抨擊不絕于耳,直至明清,仍有人為“武曌以女統(tǒng)男”,當(dāng)時公侯卿相無不“以男而事女”而憤嘆。足見武則天稱帝對男尊女卑社會的撼擊是何等強烈、影響是何等深遠?
對于武則天,從唐代開始,歷來人們對她褒貶不一,毀譽并至。綜觀一千多年來的評論,大致是: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孫,并且儒家正統(tǒng)觀念還沒有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其子孫中宗、睿宗、玄宗在位時,武則天還保持了尊崇的地位,文人李白的《上云天》詩中稱贊,“中國有七圣”,武則天仍是其一,所以當(dāng)時對武則天的評價相對比較積極和正面,唐朝國史中一直把她以帝王身份列入本紀(jì)。安史之亂后,李唐王朝日漸衰微,女禍誤國的議論漸興,對武則天的非難增多。宋元以后,綱常說教日益泛濫,世人對武則天的負(fù)面評價越來越多。歐陽修《新唐書》如此評論“武后自高宗時挾天子威福,脅制四?!?,“逐嗣帝,改國號”,有莫大之罪。到了南宋期間,程朱理學(xué)在中國思想上占據(jù)了主導(dǎo)地位,對武則天的評價一落千丈,從司馬光所主編的《資治通鑒》對武氏嚴(yán)厲批判,到朱熹為《資治通鑒》作綱,對武則天已是橫加撻伐。明代思想家李贄將武則天私德與政績分開,評論獨樹一幟。而明人張溥卻將“女寵”列為“唐室三大禍”之首。到明末清初的王夫之,更是憤世嫉俗,將所有的亡國恨遷怒于武則天,罵其是“嗜殺之淫嫗”,有“滔天之罪”“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隨著女權(quán)的勃興以及男女平等思想的普及,對武則天的評價逐漸轉(zhuǎn)向為正面,宋慶齡曾說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時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毛澤東也說過,“武則天確實是個治國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識人之智,還有用人之術(shù)。你覺得武則天不簡單,我也覺得她不簡單,簡直是了不起”??偟恼f來對武則天的評價受政治影響很深,對她的評價因政治情況變化而不同。
武則天在留下一世英名的同時,也留下一塊引發(fā)后人各種推測和想象的無字碑?!盁o字碑”上當(dāng)初為何“一字不銘”?女皇武則天立這塊異乎尋常的空白石碑,用意何在?成為1300多年來人們猜測、探究卻莫衷一是的“千古之謎”,綜合起來,大致有以下四種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