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速的另一面(2)

近憂遠慮 作者:葛劍雄


為了旅游而乘坐火車,有時非但不希望車速太快,還希望能開得慢些,以便在列車中欣賞沿途的風光,或者仔細觀賞某一景點,拍攝某一特殊意義的景觀。1990年8月,我曾乘火車由東向西越過烏拉爾山,接近亞歐分界點時,火車行駛得很慢,左側的車窗都被打開,窗口伸出各種照相機或攝像機的鏡頭,我終于見到了那塊并不大的“ASIA”界碑,并且成功地拍下了一張清晰的照片。盡管車速已夠慢了,但還是聽到一片遺憾的嘆息聲,不少人還是錯過了這個寶貴的機會——也許他們這輩子不會再次從此經過。

其實在鐵路以外的交通線上,這樣的事早已發(fā)生。我曾經看到過描述滇緬公路(史迪威公路)險峻的文字,在照片上看到過它翻越高黎貢山形成的無數(shù)道曲線,但等我從保山去騰沖時,寬平順直的新路已經取代了舊路,坐著空調大巴享受舒適旅途時,也失去了觀賞這項人類與自然的奇跡的機會。1987年夏天我從雅安去康定,天不亮就出發(fā)了,因為根據(jù)交通管制,只有上午才能過二郎山。經過無數(shù)次的曲折盤旋,汽車到達瀘定時已近中午,從小就唱的“二呀么二郎山,高呀么高萬丈”,總算親身體驗了一次。如果現(xiàn)在再去,公路穿隧道而過,不會再有這樣的感覺。聽說自駕越野車還能走一段舊路,但不久肯定會完全荒廢。

想到這些,并不是反對建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實際上我一直在盼望京滬高鐵通車,盼望遍布全國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網早日建成。但也不希望現(xiàn)有的公路、鐵路被完全取代,而是各得其所,讓旅客自由選擇。有的舊路可以充分利用,物盡其用后再廢棄不遲,有的應該繼續(xù)維護并適當更新,以適應不同旅客、不同目的的需要。有些小站、舊站的確已經有多少經濟價值,但作為一個地標、一個景點,一個代表一段歷史、一種文化的載體,依然有存在的理由。如果離開了行駛并??康钠嚒⒒疖?,沒有熙熙攘攘的旅客游人,它只能是一座毫無生命力的建筑物。幾年前在臺灣時,曾專門去集集火車站游覽,這條三十千米的專用鐵路支線早已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建造電廠,如今卻成了長盛不衰的旅游線路。

但我相信,誰也不希望“被高速”,因為有了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后就別無選擇。由于目前公路、鐵路的壟斷性,這種可能完全存在,有的已成為事實。記得北京的機場高速通車后,有一次友人用他的車送我去機場,那天時間很充裕,我建議走原來的公路,聊發(fā)懷古幽情??墒潜凰緳C告知,自高速路開通后,這條路已禁止客車通行,并且設卡檢查??梢娔芊癖苊?ldquo;被高速”,全在當局掌握之中。

2010年1月21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